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县官不如现管 (第1/2页)
宫苑西园,汉灵帝开邸舍,大肆贩卖官爵。『≤『≤,士族不差钱,就差官位,因此趋之若鹜。各地世家大户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奔走于“菜市场”,挑选购买适合的官位。 秦峰后世所闻,三公卖一千万大钱,而现实是卖五千万大钱,不免动问。 曹cao脸一黑,就说了,“那是以前了,现在涨价了。” 曹cao没说为何涨价,他只以为是抢的人多,涨价。其实真实情况是,东汉在乱世中通货膨胀了,钱不值钱了。 原来,由于汉灵帝特别喜欢钱,因此大量铸造货币,这让汉朝经济迅速通货膨胀,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迅速贬值,虽然还没有达到董卓铸币时期五万小钱买一石粮食的地步,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记载:董卓生性贪婪,为了搜刮民财,于初平元年毁‘金人‘,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中的九个,铸造小钱。一个大概1克,五万个小钱买一石粮食。 而1000克是一公斤,10000克是十公斤,五万小钱就是五十公斤。一石粮食大概五六十公斤。也就是说,需要用五十公斤钱,去买五十公斤粮食。 而汉灵帝时期,大量铸造钱币敛财,百姓更加贫困,这也是黄巾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有些开窍了,就没有再铸币,但也没有回收货币的打算。已经膨胀起来的经济,没有任何调节手段的话。是回不去的。 因此。现在这钱。十分不值钱,动着就是十分巨额的交易。乍一看,太有钱了,其实多有膨胀的因素。 这种时刻,金银这种贵重金属,开始发挥起重要的作用。所以,便是三国演义里面,多提金银往来。赏赐金银,从来没有赏赐过大钱。因为大钱这种东西,已经“不值钱”了, 至于汉灵帝卖官,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光和元年,也就是178年的时候,汉灵帝首次在宫苑西园开设邸舍,公千万,卿五百万。 但那时候通货膨胀还不严重。到了秦峰这个时候,也就是184年。涨价了。按照俸禄卖钱,一石一万。想秦峰这种二千石的,就要二千万大钱来买。也就是二万贯。 更高的九卿,因为地位高,还要额外的加钱,直到三公五千万大钱。 秦峰就依照他的官位,琢磨道:“二万贯,听起来也不多。” 曹cao嘿嘿一笑,“子进,这你就不懂了,你买的这个官,可不是让你做一辈子的。基本一年一轮换,你若是不出钱,自然给出钱的做。” 秦峰听到,这才恍然大悟,道:“人都说万贯家财,一般大户几辈子就积攒这些家底,合着就做一年官?” “那我们岂不是明年就被换了?”秦峰心说怪不得东汉末年随便找个人出来都当过大官,原来是一年一换。若是后世,能当上三公这个位置的人,只要不犯错,就能做十几几十年,直到告老还乡了。 袁绍闻言,带着高傲望着四周购买官职的人,对秦峰道:“贤弟不必担心,吾等皆是因功进爵,岂能跟这些买官的人一样?” 这邸舍内,不单有负责卖官的,还有负责卖地的。 曹cao二人带着秦峰,来到最里面的一个冷清角落里。 秦峰就看到,柜台后面,三个太监正在打盹。 曹cao一敲柜台,“别睡了别睡了,生意来了!” 秦峰听到后,“肝胆俱裂”。 三个太监一阵机灵,全醒了。 领班太监一看有人来到,大喜过望。心说半年多没开张了,今天可算有人来买地了。 原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土地对老百姓是命根子,对士族是命根子,对朝廷来说,也是命根子。因此,朝廷的土地轻易不卖。 虽然领班太监十分想要开张,但十常侍带来的优越感,让领班太监带着傲慢一挥手,“有条子吗?” 秦峰是什么样的人,他不会跟这些生理障碍的人一般见识,因此拿出了带着印玺的“条子”。 领班太监看到印玺是真的,就往袖口了一塞,又一挥手。他身旁的小太监也没好脸色,扔出来一张图纸。 秦峰心说,“得,唐僧遇到了阿傩、伽叶,爷今天遇到这三位,也好不到那里去。” 他便取过图纸,其实就是洛阳城外的“土地图”。仔细查看下,就看中一块土地,此地就在黄河渡口孟津西面。守着渡**通便利,临近黄河土地肥沃。 随后,领班太监瞅了一眼,道:“八十贯一亩。” “什么?”秦峰吃了一惊。立刻心算了一下,他有朝廷累计赏赐的黄金和绢匹,本身也有些积蓄,加起来有八万贯。“合着就一千亩地,这能做什么?” 秦峰是要干大事的,豪门士族少说上万亩,他这一千亩地,的确没啥大意思。 曹cao和袁绍虽然不知秦峰能够得到多少田地,但感到要价太高了。京城三少,同气连枝,都是弟兄们。于是乎曹cao的脸色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