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大典 (第1/2页)
沧海书院,高朋满座。 罗肃同本就是个传奇,他要收的弟子,更是引人注目。 不管是因为沧海书院的威望,还是对大骊尚德君的好奇,几乎半个的大梁的权贵们,聚集在这里。 师者如父。 人伦之情,除过父母,就是师徒。 这是一场盛大的典礼。 千百号人,围在高台之外。 李铮站在中央。 他的面前,是罗肃同。 拜师之礼,能大能小,但无一例外,不能缺了祭祀。 帝王之师,当行封赏大典,行隆重祭祀,庶民之师,也需二斤生rou,一斤新茶,一场师徒之礼,行祖宗祭祀。 冗长的祭祀,从清早开始,一直到了午间。 沧海书院,传承久远,规矩也就繁多。 大骊治国,以礼法为先,而礼法的由来,则是祭祀。 祭祀之礼,又分祭天,祭地,祭山,祭灵,祭祖先。 皇都夫子,执掌夫子庙,传闻中,能知天象,能明天道,能定天下礼法,唯有夫子,才拥有祭祀苍天的权力。 人间也只有夫子,才是苍天的化身。 这也是历任大骊太子,都需要夫子认同的缘故。 沧海书院,执掌不了天下礼法,所以这一场祭祀,是对着书院的先圣们。 “弟子李铮,愿以罗肃同先生为师,遵先生教导!” 这一句话说完,这一场盛典,才算是结束了。 罗肃同在李铮身前,手执一块圆环美玉,郑重交于李铮手中。 祭祀之礼,不能缺了礼器,而美玉,则是最好的礼器。 这也是师父对于弟子的馈赠。 玉,坚硬如铁,做人做事,都需要坚毅的品质。 圆环,圆形,又中间为空,空则虚心,圆则处世需知变通,可以说,这是罗肃同对李铮最好的祝福。 “弟子谢过老师。” 大典毕,该是用膳。 依大骊礼法,氏族官吏,尽以分餐之礼。 一眼难见尽头的长案,铺设开来,上面摆放着简单的素食。 李铮跟在罗肃同身后落座。 这一排,尽皆沧海书院出身的士子,有些为官,有些为商,至少在魏国,他们的能量不低。 “你说,一个人的好奇心,会不会害死自己?” 好巧不巧,在李铮的一侧,就是苏幕孺。 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混到这里来的。 “会,非常会,一个人要是连好奇心都没有了,那将不会是人,姑娘不也是因为好奇心,才一直缠着我吗?” “缠着你?就,就是缠着你,我有一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听一下?” 李铮没接话。 “你骗人,我怎么觉得,你就没有好奇心呢?” “不,我有好奇心,只是我更清楚,姑娘愿意说时,就会说的,不愿意说时,我问了也没用。” 一身玄色长裳的苏幕孺,还是那样的明艳。 “好,那我告诉你,是关于魏璧的,或许你的事情,有着落了,这你想知道吗?” 李铮想了想,转过身来。 “姑娘有什么条件?” “嘿,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你不是算无遗策吗,要想知道的,你就一定会知道,也无须问我,对吧?” 苏幕孺就是想看看,李铮会在什么时候着急。 没想到,他又不说话了。 “真是无趣,我的条件很简单,沧海泛舟,你失信于我,让我令人耻笑,我只需要你在众多人面前,给我陪个不是,并且大声再邀请我一次,待我答应下来,你陪我去一次,我就告诉你?” 李铮在想,到底是关于魏璧的什么消息。 值不值得他这样做。 “如若不然,你将很难见到魏璧,因为我会从中作梗,你也知道的,你见过了韩父,见过了罗肃同,见过了很多人,可要是连魏王这个世子,大梁最重要的权贵都不见,又如何能左右魏王的想法呢?” 看苏幕孺的神情,就像是吃定李铮了。 “那好,我答应你。” 魏璧很重要,比面子重要。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好吧,那我告诉你,那就是好奇心。” “你是说,魏璧有透露出想见我的意思?” “正是,他不可能没有好奇心,魏王曾下令,不允许魏氏见你,但这样的暗示,不正是在增强他的好奇心吗,你为什么不能见? 后来你又联络大通钱庄,联手韩父,做了沧海书院的弟子,见过了大梁许多氏族,魏王不在,魏璧身为大梁的掌舵人,他对你的好奇心,应该越来越盛才对。” 苏幕孺很聪明。 以她的才智,要是有心的话,知道这些应该不难。 “你分析得非常对,我有一件事,想要请苏姑娘帮助?” 听到李铮的请求,苏幕孺一阵得意。 “你也会求到我,那行,你说吧?” “姑娘这么懂得好奇心,那也应该知道,光有好奇心是不行的,还需得付出行动,既然姑娘也时常接触魏璧,那就请姑娘替我完成这件事?” 魏知鱼不食烟火,苏幕孺通晓人心。 这样的事情,李铮用脚指头也能想到,不该让仙子帮忙,该和魔女作交易。 “你到底是聪明人啊,但我凭什么要再帮助你一次呢?” “姑娘是撼山侯的独女,说不定将来会成为霸州苏家的家主,连大通钱庄都知道,多结一点善缘,没有坏处,难道姑娘不知道吗?” 苏幕孺盯着李铮,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可我就是不在乎,我是女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争权夺势,你说的偏偏是我最讨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