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侍中、汉武,争论 (第1/2页)
诗经云:“夜如何其?夜未央”。 此乃汉家第一宫阙,未央宫名字的来历。 长号呜鸣,在茫茫夜色中回荡。 “呜!呜呜!” 紧接着,钟鼓齐鸣,演绎大汉磅礴之气势。 “咚!” “咚!” “当!当!当!” “当!当!” 借着皎洁明月,在交错的礼乐声中,几十名头顶黑色官帽的两千石重臣,去鞋之后,如同鱼群遨游一般,涌入了承明殿。 九根鱼油巨烛藏在帷幔之后,其散发的柔和光芒,恰好照亮整个大殿。 刘彻头戴帝王之冠,神态威严,面向南方,端正的跪坐在榻上。 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 承明殿中文武官员,皆跪坐,静静地等待刘彻宣布今日事宜。 朝会的召开,并不像影视剧中,每天召开一次。 一般来说,西汉时期,除了在岁首会定期召开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不定期的。 没有哪一位大臣敢保证,下一次朝会是什么时候。 不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宣帝,也就是刘彻的嫡曾孙子的时候就结束了。 这小子开创了常朝,每五天举行一次听政,让文武百官在其他时间,可以放心地在家睡懒觉。当然,紧急军情除外。 这种体贴下属的行为,应该算得上是西汉好老板才能做出来的。 要不然,大臣们没有被政务累死,先被睡眠不足给戕害死了。 西汉的朝会开始于“夜漏未尽七刻”。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古代日出前二刻半是平旦,平旦是夜漏的终点、昼漏的起点。 夜漏未尽七刻就是平旦前七刻,夜漏未尽七刻则在日出前2小时又9分钟又36秒。 这要是在六月中旬,长安日出时间在五点半左右,大臣们朝会就要在凌晨三点多了。 这几乎堪比学习美术的高考生了。 三个字:要你命! 而今日,刘彻突然派人召集众人在承明殿举行朝会,在场的大臣,皆一头雾水。 如果是诸侯王入朝觐见,朝会位置选择的绝对是未央宫前殿,而不是承明殿,为什么要突然召开朝会?难道是为了宣布昨日策论的事宜?思前想后,也就只有这种可能了。 一时间,所有的两千石皆抻着脖子,好奇地打量承明殿正门的位置。他们想好好瞧瞧,到底是哪些人被刘彻看上了。 然而,他们注定猜错了。 刘彻用手拍了拍旁边低矮的案几,“咚!咚!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其厚重威严的声音紧跟着回声,一起在大殿中荡漾,“诸位爱卿,别看门口了。今日召诸爱卿前来,只为商量两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件事情。” 刘彻见下方两千石正襟危坐,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大殿门口的位置,轻声道:“宣,侍中——卫青上殿!” 一旁侍奉刘彻的太监——春陀急忙向前一步,用他鸭子般尖锐的嗓音,高声道:“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侍中虽然为皇帝近臣,但是根据大礼仪规定,朝会的时候应该在殿外恭候。因此,刘彻想要见卫青需要传唤。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官服,手中捧着一块洁白的玉质朝笏的青年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 如果白明哲在此,一定会发现,卫青正是和他交谈的那个神秘侍中。 卫青,字仲卿。 按照隶书的写法,仲字和简体字相同。 民者,人也! 为了隐藏身份,他把自己的字拆分,组成了一个新的名字。 这也不怪白明哲没有反应过来,卫青这两个字,在后世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他字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他名字。 卫青走到大殿三分之二的位置后,跪了下来,“臣,卫青,拜见陛下。” “卫青,平身吧!”刘彻笑着说道。 “谢陛下!”卫青利索地站了起来,然后又立刻拱手作揖,道:“陛下,一个半时辰之前,臣曾经说的事情,陛下考虑的如何?” 刘彻开心地挥挥手,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莫名的喜爱,语气柔和地说道:“哈哈哈,卿别急,朕这不是把文武百官召来详谈嘛。爱卿为了这两策,觉都不睡,直接到未央宫汇报,朕自然要重视。” 神色突然变得严肃,刘彻坐直身子,沉声道:“卿的意思朕已经了解,现在需要让满朝文武也具体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