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九章 看不懂啊看不懂! (第1/2页)
伴随着布柳赫尔的死,布柳赫尔生前率领的远东苏军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坚决按照布柳赫尔生前的安排继续突围,另一部分则主张原地固守待援。 前者是布柳赫尔的老部下,后者则是从苏联欧中部分调过来的部队。 对远东苏军下一阶段作战方案的争夺,说白了就是苏联红军远东本土派和欧洲派在争夺指挥权。 远东苏军争夺指挥权的最终结果就是他们浪费了最为宝贵的突围时间。 教导师、近卫七团到达赤塔的当天晚上,他们原以为还有一场恶战,可谁知道等了半天,苏军居然没来。 尽管不知道苏军没来的具体原因,但霍青知道苏军肯定是遇到麻烦了,不然不会放弃最好的进攻时机。因此霍青下令全员戒备,等待苏军白天的进攻。 可谁曾想,一整个白天苏军都没进攻,这让霍青糊涂了——苏军究竟是在演哪出戏呀? 好在中国的密电破译部门通过拦截、破译苏军密电知道了布柳赫尔身死的消息,这让张孝准、霍青等指挥人员松了口气。 既然苏军不进攻,那么中国守军也乐得清闲。 第二天晚上,全军以最快速度行进的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集团军等部队终于到达赤塔。 这下子,远东苏军主力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休整了一个晚上后,教导师、近卫七团、第五十一集团军等在赤塔周边的中国/军队向远东苏军发起了反攻。 远东苏军知道中国人会打过来,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打过来,他们原以为中国援军会休息一整天呢。 占了先手的中国/.军队直接将远东苏军主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没多久就损失惨重。 如果说布柳赫尔的死导致了远东苏军主力失去了“大脑”,那么教导师等部队的攻击就是让远东苏军主力失去了最大的一只手臂,而且还是最习惯使用的右手手臂。 因为教导师等部队的反击对象是远东苏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他们是远东苏军陆军真正的精华所在。要是不打掉这些部队,日后的麻烦肯定很大。 严格的说,与教导师等部队打击的远东苏军部队作为远东苏军陆军最为精锐的存在,其战斗力还是有的,但在教导师面前那还不够看。 为了能够坚决消灭面前的对手,教导师、近卫七团所属的官兵都下发到了其他部队里当指挥员。 对于教导师、近卫团,其他部队的官兵可是眼热得紧。巴不得成为其中一员,或者得到其指点。 成为其中一员的难度很大,但得到其指点还是有可能的,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反正和教导师、近卫七团一起行动的部队是打定主意在打仗的时候多学学,仗打完了再拉拉家常,再进一步学习。至于能够学到多少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有了教导师、近卫七团官兵的临时指挥,其他部队的战斗力瞬间增强了不止一倍。战斗力增强的结果就是远东苏军再次被打得哭爹喊娘。 经过不断地打击,先期到达赤塔附近的远东苏军被合围了,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心知肚明。 可是中国方面并没有就此罢休。在留下少量部队围歼这些为数不多的远东苏军后,赤塔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权利向东,朝着远东苏军而去。 这些远东苏军虽然没有赤塔地区的苏军精锐,但还是有战斗力的,而且人数多,火炮多。真打起来还是要小心一点呀。 在教导师等部队向东行进的同时,在东北境内的部分中国/军队也北上了。他们的目标很简单——配合教导师等部队,完成对远东苏军主力的合围。 合围进行的比较顺利,因为远东苏军主力已经失去了能够帮助其加速逃离的各种车辆,铁路也被中国空军多次炸毁,想逃都逃不了。 等到合围成功了,剩下的就是围歼了。 也许是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突围的希望,被围的苏军还是展现了一番苏军风骨,往往死战不退,就算是重伤员也宁愿爆炸炸药包、反坦克手雷、集束手榴弹与中国/军人同归于尽。久久不露面的苏军炮兵、装甲部队也频频露面,支援己方步兵。 为此少不了中苏炮兵、装甲兵的对战。 尽管这些苏军最终被全歼,但其造成的中方伤亡却比历次中苏交战的伤亡都要大。 连张孝准都不得不承认这些苏军是好样的。 发生在一九四一年年末至一九四二年年初的战事,让世界各地的观察家、评论员直呼:“看不懂啊看不懂!” 先是德国和英法在欧洲打了起来。 对于德国和英法的战争,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这是迟早的事情,没什么可好奇的。只不过德国也实在是太强了点吧,只花了一周时间就击败英法联军主力,随后更是在短时间内消灭了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主力。 之后德国完成了击败法国的目标,准备登陆英国本土。可谁曾想到这时候苏联突然对的宣战,从东面向德国发起了猛烈进攻。德国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 此时的德国要么选择将军队主力调回抵挡苏军进攻,要么选择优先打败英国。 前者可以让德国保证本土的安全,后者则可以让德国避免两线作战。 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德国会选择前者,毕竟失去了本土就意味着这场战争中德国已经失败。 可是德国再次让很多人跌碎了眼镜——德国居然在抵挡了苏军进攻的同时还完成了对英伦三岛的征服。 也就是说德国在保证本土安全的情况下,还避免了两线作战。 世界再次被德国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所震惊。 还没等世界从德国造成的震惊中清醒过来,亚洲、太平洋地区却是烽火弥漫。 日本在对美宣战后的第一时间成功发动了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要基地——珍珠港的袭击,甚至占领了珍珠港。 世界主要媒体将其称之为“日本已经将自己手中的日本刀刀尖抵到了美国的鼻子上。” 成功袭击了珍珠港的日本顿时获得了整个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于是日本陆军和海军高歌猛进在短时间内拿下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 那时候英美等国可是热锅上的蚂蚁,希望找到有效的办法扭转局势。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法国早已战败投降,以戴高乐为首的不甘心失败的法国/军人虽举起了自/由法国的大旗,但手下却没什么力量。 丢掉了本土的英国是元气大伤,现在还在加拿大舔伤口呢。 要英国去支援东南亚? 算了吧,还是想想怎么保证德国不会突然派兵打到大西洋西部来。 对英国来说东南亚地区是可以放弃的,只要印度平安无事就行。 因此,英国紧急在印度扩充了十个英印师,这些由印度人和英国人组成的部队全部被调到了印缅边境布防,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抵挡日军的进攻。 珍珠港的丢失让美国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