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94 奇货未必可居 (第2/2页)
下少年的脑袋,“你娃儿说啥子?!” 捂着头的少年嘿嘿一笑,然后道:“大姐,我们想去姐夫那儿耍哈子,你看得不得行嘛。” “你耍哈子……你耍个卵哦!你嚯老子,老子还不晓得你娃儿想啥子。想去姐夫那儿?你是想去姐夫那儿唛?你娃儿就是想去湖南开开眼,回来好跟家里头摆龙门阵。你屁儿一抬,老子就晓得你要屙啥子屎……滚!” “好嘛……” 低着脑袋的少年顿时跟个斗败的公鸡似的,转身慢慢地朝外面走去。 等他出去了,有些穿着上带着“巴蜀金氏”家徽的男人,顿时涌了上来。 “四娃,咋个说?” “四娃你咋个不开腔唵?” “咋个说嘛。金大姐有啥子安排?是不是等娃娃落地儿之后,就回湖南?” “回湖南就要早做准备哦,我们也要从成都搬些家当噻。” “开腔噻,四娃你不说话是啥子意思嘛。” 那少年本来就有些丧气,这时候被围着吵吵嚷嚷,顿时也是不爽,头一仰吼道:“开腔?开啥子腔?开尼玛卖批哩黄腔唛?老子没吃过你们家哩米,老子要跟你们两个摆?滚!” 吼完,少年直接走了,留下几个面面相觑的“巴蜀金氏”男子,傻站在那里,一时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妈卖批,还是不晓得!” “大夫人生了娃娃,还去不去京城噢?” “我看不会去,养娃娃好烦心哩,你们几个想哈子嘛,哪有生了娃娃,当爸爸哩都不看哈子嘛。” “不好说噢,姑爷啥子人,不消多说嘛。大夫人说要入京,就是入京喽,姑爷讲啥子话阻拦了没?没得噻!!” “妈卖批……” 有人跟之前的少年一样烦躁,萧温是走是留,事关他们的财产增减。 这要是萧温继续去京城呢,他们就把成都的资产,转移一部分去京城。 可要是萧温不去呢,他们就打算死死地留在成都,屁股绝对不挪窝了。 至于说去湖南省…… 想都别想。 这些人,都是“巴蜀金氏”的小支,辈分上来算,有大有小,却不是“巴蜀金氏”的本家。 金飞山倒也没有轰他们走,实在是这些家伙家中,油水其实不少的。 她也是想着帮丈夫拉一些赞助,只是没想到,这些家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 可以说,接下来萧温做的决定,隐隐就会影响“巴蜀金氏”那些分支的投资。 去京城,抄底房子都比去湖南强。 然而想要去京城抄底房子,没门路是不行的,而王角、萧温夫妇,就是不错的门路,甚至可以这么说,就凭钱老汉的关系,就不会有人故意拿他们当猪来杀。 投资革命…… 不存在的。 这种注定血本无归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干? 作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商人,独到的眼光,肯定是有的。 正因为有,反而对王角现在的立足方式,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减租减息…… 不管是减租还是减息,几乎都跟他们息息相关。 “巴蜀金氏”的本家,也就是金飞山这一支,主业就是“冒险”,各种风险玩得非常疯狂。 而小支、分支,则是散布巴蜀三川之地,多以“务农”为主。 但所谓的“务农”,也是以田地产出为基础,然后行商。 放印子钱是常有的事情,巴蜀的高利贷名目非常多,甚至能放五十年六十年一百年两百年。 不要奇怪这种年生,因为在巴蜀,人死了,债也未必消。 要的就是债不消,然后逼迫到对方子孙也要卖身。 和湖南个别地方类似,巴蜀人家只要是开口闭口讲义气,讲什么绝不拉稀摆带的,不用想,家中抬滑竿的年轻人,恐怕父亲、祖父两辈人,就是欠下了一屁股债。 还不清,自然而然地,就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卖身还债的地步。 因为自家发家的手法是什么,心里门清,所以,当看到湘东的义勇军,动不动就让当地的地主“减租减息”,这简直就是戳在了他们的肺管子上。 投资什么,也不可能投资革命。 这样的革命,是革谁的命?不就是革他们的命吗? 如果去京城,将来新姑爷带着革命军也好,义勇军也罢,甚至乱党变民贼配军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英雄好汉,把洛阳的皇帝老儿给做了。 无所谓,他们照样发家致富噻。 革皇帝老子的命,他们是乐于见到的。 反正他们在成都,在三川大地,都是要给头上的大老板儿上贡,那少了一个婆婆,简直是不要太安逸。 所以,他们非常的在意,萧温到底生完孩子之后,去不去京城,回不回湖南。 去京城,那就最好不过,带上资金,就去京城做投资,还能顶个好听的名声,要帮大夫人注意点儿行市噻…… 到时候,新姑爷为大夫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当了凌烟阁的一把手,他们也是有功劳的。 就算功劳没有,苦劳,还是有的吧。 总归不能什么都没有。 不然这个什么义勇军,实在是不讲义气。 至于说回湖南,那就敬谢不敏,要说一声对不起。 没办法的嘛,三川大地,沟沟坎坎,山高水远的,他们“小门小户”的,比不得本家“家大业大”,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 去湖南,那就是rou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于是,才有了如此可笑的一幕。 围着金飞山这个本家大姑娘,却比这个大姑娘,还要在意大姑娘丈夫的大老婆…… 这让金飞山是又气又怒,却也让她铁了心。 “龟儿子哩跟老子耍花腔,真当老子是憨婆娘嗦。妈卖批……” 骂骂咧咧的金飞山,去了妇产科二楼,居高临下看着楼下的自家叔叔、兄弟,满脸怒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