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35 有类曾祖 (第1/2页)
袁州萍乡县城东邓家大宅,牌匾也只有“邓宅”两个字,按照规定,邓璠的葬礼规格,是可以参照凌烟阁功臣的。 所以邓璠的死讯,长子邓子霖很快就让人发往了京城,洛阳收到消息之后,基本上一天之内,就会有一个阁老前来慰问、吊唁。 就算不是阁老,最起码也是候补阁老,在中央也是部堂大员。 比如教育部、兵部这样的特殊部门首脑,品级上跟其余部堂高官一样,但实权就是高半级甚至一级,从他们外派时候的差遣来看,就知道其中的区别。 “老太公……就、就这么去了?” 因为邓璠高寿一百零八岁,所以哪怕是孙子辈,也有年至花甲的,邓子霖因为是长子,性格上又比较懦弱,所以一直以来就是被当做传宗接代工具人来培养。 任何成就、建树,邓璠都没有特别给这个儿子压力。 别家的“小儿子、大孙子”现象,在邓璠这里,是没有的。 大曾孙邓盘今年已经不惑之年,刚好四十岁整,身材长大,臂膀粗壮,一脸的络腮胡子在麻衣的衬托下,显得极为凶猛。 此时,他还有些不能接受,因为自幼健壮,所以也被祖父邓子霖夸赞“有类曾祖”,如今也在袁州做事,是袁州教育局的一个实权主任,分管宜春县教育局。 去年“靖难军”势头很猛,赣南跑路的人太多,宜春这里也收了不少人,其中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在了两所中学中。 宜春县教育局因为安排不当,导致冲突不断,还发生了互相地域攻击引发的群殴,本地和外地的学生,分别死了一个,于是去年十月份袁州就决定,由袁州代管宜春县教育局,邓盘为代局长。 邓盘因此非常忙,若非曾祖父丧礼,他大概是不回回来的。 宜春县原本只有两个中学,邓盘接管之后,直接将一所小学的旧址改造成宜春县第三中学,所有外来逃难的学生,都在这里就读。 其中涉及到种种事情,所以这所名为宜春县第三中学的普通中学,本质上却是个档次更高的中学。 生源非常的好,能够从赣南逃难至此,还能供养子女读书的家庭,就不存在是普通家庭的可能。 同时逃难的很多家庭,实际上都是赣南中下层官吏,官吏的子女,邓盘在宜春把这件事情做好,等于就是官场上打开了半个省的局面。 将来是升迁也好,还是平调,他都不可能混得太惨。 事业起飞,仿佛就在眼前。 然而听说邓璠的去世消息,赶回去之后,即便站在葬礼之中,他也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并非他不尊敬曾祖父,而是“袁州邓氏”这一下,只怕会沉寂许久。 邓璠的存在,在“袁州邓氏”内部,是邓老太公德高望重;然而,在整个袁州,甚至整个江西,何尝不是德高望重? 只要活得久,就算是一条狗,也能德高望重,甚至能成为无能的权威。 更何况,邓璠在江西,算得上是官场传说,受他恩惠的人极多,“袁州邓氏”能够发挥出来的能量,如果本身只有一百,有了邓璠,邓家就是两百的气势,甚至三百、五百。 这就是德高望重,坐镇家中,谁也不怕。 “子棋,磕过头,上过香了?” “嗯。” 身材高大的邓盘非常的郁闷、伤感,人到中年,心中的偶像突然这么去了,多多少少会有失衡。 跟他搭话的人靠近了小声道,“子棋,爷爷一向欣赏你,认为你像他,你说说,咱们邓家,以后……会如何?” “十三叔,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眉头微皱,邓盘瞥了一眼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邓十三。 “有几个堂叔,之前就回来了,肯定是有什么要事商量。” 邓十三就是个混子,斗鸡遛狗他就最在行,其余屁本事没有。 但鼠有鼠道,邓十三在袁州、潭州混的很开,算是跨省的老油条,在醴陵县还专门有个猎犬场,除了给警察局提供一些警用工作犬,也办斗狗比赛。 和江北更喜欢看球赛不一样,因为交通的缘故,江西、湖南两地,除了长沙、南昌这样的大城市,大抵上,都是冷僻的地方乐子才是主流。 整个江西的所有州属县,总有一个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