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那个男人回来了 (第2/3页)
起兵数万,要去征伐不臣之地缅甸宣慰司。 缅甸宣慰司,当真敢绑架天朝上国的人? 我呸! 这个理由比前面那个,他们的羊吃了大明的草还要离谱! 羊可能不知道大明的厉害。 但是缅甸宣慰司肯定是知道的。 尤其是在交趾胡氏余孽被全歼的情况下。 但是,整个南疆的头头面面,都已经像是约好了一般,纷纷八百里加急递了奏章入京。 不用都看完,也能知道后面人写的是什么。 无非是在控诉缅甸宣慰司的不臣之心,表达南疆地方的震怒,以及要替朝廷分忧的忠心之举。 还有那从南疆各地收集,有各地官府统一送上来的万民书。 你们这帮混账是在开玩笑? 头天缅甸抓了人,第二天就能整个南疆的老百姓都知道了? 可是按照南疆送上来的奏章。 那个广西都指挥使鄂宏大,已经是领兵数万,深入南疆诸宣慰司了。 按照现在的脚力来算,路程大抵是已经跨过老挝,到了八百大甸了。 云南那边更不用说,黔国公府这些年被地方土司弄得灰头土脸。 这一次征伐南疆,若是像交趾一样,成为大明新的承宣布政使司,云南的压力就会大减。 从前线传来的消息,黔国公府几乎是倾巢而出,就连刚刚成年的孩子,也骑上了马提起了刀。誓要杀尽敢于触犯大明龙须的乱臣贼子。 人人都知道,黔国公府这是要为云南打下一个前线纵深,好在后面彻底解决境内的土司势力。 就如同交趾的建立,广西境内和镇南关的压力,立马轻松起来。 朝廷现在总体来说。 很纠结。 已经放出去的兵,断然是不可能再调回来了。 这样无疑是在打朝廷的脸。 不管真假,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在南边有人敢绑架大明的人。 这一点,就已经激起了百姓的愤怒。 民意已经被绑架,朝廷只能深深的受下来。 也没人敢提,让皇帝下金牌,调回鄂宏大。 前宋旧事,岳王爷含冤而死。 没人敢在大明朝重演一遍。 而最主要的是,皇帝最近在京卫校场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 更有听闻,皇帝陛下已经开始找军中悍将单挑比试了。 尽管皇帝到现在,针对南疆征伐的军事行动,什么话都没有说。 但是,一条清晰的讯号,却是就此传递了出来。 皇帝并不觉得他的都指挥使有错。 所以,现在朝堂上,都在纠结着皇太孙回京。 他们到底是该群起而攻之,纷纷上书弹劾皇太孙的莽撞举动。 还是要违背良心,做不说话的缩头鹌鹑? 可是他们不知道,从一开始他们将皇太孙的行为,归咎于莽撞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注定,无法为缅甸宣慰司讨回什么公道了。 而让他们又爱又恨的皇太孙,却实实在在的是带着麻烦回来了。 对于皇太孙过了整整大半年后回京。 应天城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朝廷没有派出礼部迎接,宫里头也没有内侍宦官出来。 各方都在保持着最大的沉默。 似乎,是要看看,刚一回京的皇太孙,会作何反应,给大家一个怎样的解释。 朱瞻基乐得轻松。 指挥着宝船,直接从长江驶入秦淮河,沿着秦淮外河,一直到了正阳门西侧的,通济门边上的东水关码头。 这里是应天城水上货运的终点与起点。 每日里,整个大明朝诸省海量的物资,通过河流汇集于此。 京师的各式珍宝,也从这里被发送各地。 在东水关码头后三角空地上,是一片杂乱的集市库房。 在三角空地的东北角,是太平里、通济门大街、崇礼街、西长安街的交汇处。 而从西长安街,则可以直接从长安右门,进到皇城内部,直通午门。 当三十丈的宝船,在水巡捕们的牵引下,缓缓的停靠在了条件最好的码头边上。 边上的货船,纷纷催动水手船夫,将水面上的地方,留给宝船。 宝船缓缓的靠在了码头上,前后都被拴紧。 朱瞻基已经穿着件曳撒,从船舱中走出,站在了船舷边上。 在外面的码头上,虽然没有朝廷和宫里的人。 但是却有锦衣卫的人,早就等候多时。 燕南飞一身飞鱼服,脸上的表情分外激动,连带着腰身挺得更加板正笔直。 等众人看到太孙出现在船舷边上,所有人精神一震,身形更加的整齐。 三排。 如同三条线一样。 这是自太孙协办锦衣卫以来,锦衣卫的日常cao练中,增加的正步练习。 如今已初见成效。 朱瞻基满意的点点头,踏上从码头搭在宝船上的长梯上。 其后,唐赛儿、于谦、朱秀等人,亦步亦趋。 “太孙!” “您可算回来了!” 朱瞻基的脚步还没有落稳,燕南飞已经是激动的走了上来,一把托住他的双臂。 朱瞻基淡淡的看了眼,在四处,混在人群中,有意无意看向自己的人,冷哼一声。 他向燕南飞询问道:“可是朝廷有非议?” 燕南飞轻轻点头,背着身,右手举起,轻轻一挥。 最后一排的锦衣卫,已经是迅速散开。 顿时,整个东水关码头三角地,人群乱作一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