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们换个监国吧 (第1/2页)
,天下第一逆贼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 正待朱棣刚刚开口,已经许久没有开口说话的朱瞻基,再次出声。 瞬间,他仅凭一人之力,再次尽收朝堂上所有的关注。 朱棣默默点头。 他决定给孙子最后一个机会,看这小子还能说出什么来,还能为自己在交趾实实在在杀了上万已经投降之敌的事情,做出何种解释。 朱瞻基沉声正气:“臣自认自去岁以来,所做行为有失偏驳,臣请陛下革去臣一身职务,责令臣圈禁应天,安心研学。” 去职圈禁! 这是从去岁,朝野内外,清流们一直以来想要达成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皇太孙尚且年轻,正是多多学习儒家典籍的时候,就该安下心来好好读书,多去了解圣人对仁义道德的解释。 而不是舞刀弄枪,天南海北的到处乱窜。 然后去了一趟南疆,便是血流成河,南疆藩属宣慰司离心离德。 吕震等人纷纷抬起头,期待他们的皇帝陛下,点头同意似乎是已经幡然醒悟了的皇太孙的请求。 毕竟,他们从一开始也没有想着,就要真的将皇太孙给定成大不敬、大逆的罪行。 为的不过是要皇太孙守规矩。 至于遵守什么样的的规矩。 那自然是教育皇太孙的师傅们的事情了。 他们是在争夺皇室继承人的教育权! 如同当年,教育允炆一般。 至于为何圈禁于应天,而不是东宫。 在吕震等人的心中,所想的大抵是,皇太孙终究年轻,不可能一直安心待在东宫。 想着不在朝堂折腾的时候,还能在应天周边游玩。 于是,吕震等人也就没有在多加限制和反对。 按着他们的设想,皇太孙自此不理朝政,安安心心的跟着他们做学问,等到三五十年后,已经老成稳重的皇太孙。 将会是大明朝,最为贤明的帝王。 于是,他们罕见的,统一附和起朱瞻基的言论。 “臣等无异议。” “太孙能迷途知返,便是回头是岸,为时未晚。” “太孙终究年轻,南疆初临乱贼,一心为国,做出些许偏驳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臣等谏言,是否可以为太孙甄选数位贤达大儒,常在太孙身边教习。” “谁年轻时都会犯错,既然太孙杀的都是些该死之人,便也不算罪。” “至于南疆宣慰司……臣听闻,南疆穷困,想来也不说定,他们真的是一时糊涂,起了贪财之心……” “想来广西都指挥使鄂宏大出兵,已经吓住了南疆藩属,此时将其召回。一来免了朝廷大举用兵,所带来的耗费。二来,也起到警告的作用。” 一时间,这些先前还在搜肠刮肚,要给朱瞻基定罪的清流大臣们,竟然变得格外的大度。 朱棣想了想。 这一想才发现,去年应天城中好几样大事,都是自己这个宝贝孙子折腾出来的。 孩子还小。 还是该多读书才是。 朱棣点头开口:“人非圣贤,能知错就改,便是好事。自然你要去了职缺,便安心待在应天读书吧。” 朱瞻基当即叩拜谢恩。 加下来,群臣就该再次附和赞许皇太孙的品性,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然后在皇帝面前,针对刚刚提到的教习皇太孙,先抛出几位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皇帝这个时候,大抵也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然后…… 日积月累之下,想必皇太孙会真正成为大明朝优秀的继承人。 可是,刚刚叩谢完的朱瞻基,却是再次开口。 “陛下,臣还有话要说。” 满朝愕然。 纷纷猜测。 这孩子,不会是又要提出什么要求和条件吧? 想了想,无数道眼神交流之后,他们觉得除了不能出应天,就是将整个秦淮河搬进东宫,他们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臣启奏,太子有话要说,太子觉得自己有失教导,疏于管教,方才致使臣放纵,做出诸般错事。 太子以为,自己理应承担部分责任。为朝廷做出表率,宗室与庶民同罪,太子自请交出监国之权柄,闭门思过。” 眼看今日朝堂上诸事安定,太子爷再次昏昏欲睡的时候。 徒然听闻此言,顿时一个激灵。 他目瞪口呆的看着身边的儿子。 老子可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老子还能再敢一万年的监国! 你小子,怎么就给老子的职位弄没了! 你小子受罚,莫要拉老子下水啊! 可是在这朝堂上,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 文官们同样是一脸震惊。 上一次朝会,朝廷已经做好了皇帝北巡后的安排。 依旧是太子爷留守应天,监国军政要务。 怎么现在,太子爷就撂挑子了? 儿子有罪,老子受罚? 太子爷您当晚可不是这样和我们说的啊。 怎么现在,是要给咱们换个监国? 朱棣的目光,已经很不好看的锁住了自家老大。 朱高炽被看得又是一个激灵,正要起身解释,却是被不孝子的膝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将自己的衣袍死死的压住。 竟然是动弹不得。 他正想要直接开口解释。 却又被不孝子插嘴打断:“陛下,子不教父之过,今日入宫之前,父亲已经训斥多次,方才有我今日幡然悔悟。 父亲更说,这一次的过错,他亦有责任。此等情况之下,再做监国,有失偏驳,有损朝廷颜面,万望陛下答应太子此番请辞。” 完美的解释。 你们是不是还在想,我今天为什么这么直接就认罪了? 告诉你们吧,都是被我老子骂的。 我老爹都要辞去监国了,我总不能还在朝廷里办差吧,那也只要跟着一起圈禁应天咯。 合不合理? 合理! 朱高炽如坐针毡。 他觉得老爷子的眼神,几乎已经从自己身上挂下去百十斤的rou。 “你就这么不想干监国的事情?”朱棣的声音幽幽的发出,目光一片阴沉:“还是觉得,你儿子做的事情没有做,要以此来要挟朕?” 身为皇帝,朱棣此刻用最大的恶意,却猜想自家老大的行为,是怎样的意图。 朱高炽慌了。 吕震等儒教清流大臣们,也慌了。 “陛下,太子断无此意,太孙忠心耿耿,监国有度,任劳任怨,绝无以此要挟陛下之意啊。” “还请陛下宽恕,太子必然是过于自责,方才有此言论,万望陛下莫要当真。” “太子,您快于陛下解释清楚呀……” “陛下,您即将北巡,京师断不能没有太子监国,大明军国大事,需要有人盯着啊。” “……” 朱瞻基自从说完了话,就在宽大的衣袖遮挡下,拉住老父亲的手,他则是一直低着头。 听到身后,以吕震为首的清流大臣们的言论,嘴角不由露出一抹讥讽。 这些人此刻,就像是精神分裂一般。 方才是那般打压自己,此刻却是这般发自肺腑的为老爹求情。 朱棣却是被彻底的激怒了。 “大胆!” “你们是觉得大明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