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7k+】 (第4/4页)
百姓、商贾、士绅、权贵,移民南疆。自收服南疆之日起,五年之内,免除一应赋税。” “五年之后,开征赋税,夏秋两税,与内地同等。商税按净利征收。” “本宫已准备奏请北巡行在,此次两淮之地,大力支持南疆十数万征伐大军之商贾,应予以赏赐。可提前,确定是否前往南疆,又从事何种营生。” 新征之地,免税是常规。 即为明地,自然要有夏秋两税。 商税按净利征收,徽州府已经给出了答案。 以上,都不过是情理之中的政策。 朝廷想要迁徙百姓去往南疆,必定是要给出足够的好处,不然谁愿意去。 唯有最后一条,才让黄淼等在座的两淮盐商行动。 按着皇太孙的意思,他们便有了先行垄断南疆各门应声的资格。 这比最开始的条件,要更加的富有诱惑力。 跑马圈地,成为南疆最大的粮商。 开挖矿产,成为南疆最大的矿商。 其中的好处,不可谓不多。 黄淼心动不已,不过脸上未曾显露出来。他虽然两淮盐商,但也是浙商。 江浙养蚕,盛产丝绸,行销四海。 若是迁移工人,前往南疆就地养蚕织布,再从南疆发货,不说这其中的路程缩短,便是用南疆那边势必会成为奴隶的土著,就是一门大好处。 稍稍想定,黄淼便再次出声开口。 “太孙,草民有一不情之请,草民想去南疆,亲眼看上一看,不知能否与运送钱粮的宝船,一同南下。” 黄淼早就心动,但还是想要眼见为实,亲眼去看看南疆,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 甚至于,他都已经无心,去想两淮盐务上空缺出来的份额。 眼看黄淼这般积极。 不多时,又有几人下定决定,紧跟黄淼之后,提出想要一同,前往南疆的想法。 朱瞻基心中大悦,脸上还在矜持着,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身体力行,这是好事。南疆究竟如何,自然是要诸位亲眼去瞧上一瞧的。稍后,本宫会写一份文书凭证,诸位可自去将要押送钱粮前往南疆的宝船队。” 得到应允,黄淼等人欣喜若狂,连忙躬身施礼。 为南疆筹得钱粮,将两淮盐务化为基本盘,控制盐价,引诱商贾前往南疆。 来两淮扬州,所要做的事情,基本完成。 顺带着,还借孔彦缙,震慑了一番扬州士林清流名儒。 两淮盐务空去份额的分配,朱瞻基交给了邓永新。 这是在为其铺路。 手握两淮盐务份额分配之权的邓永新,能从中增强多少的权势,就要看他自己的智慧了。 …… 扬州府衙后。 卖不出的宅院里。 这次随行而来扬州的众人,齐聚一堂。 罗向阳、张天、于谦,朱秀、孙安等人,皆在现场。 当日的扬州花魁,声明远播的花姑娘花锦官,跪坐在一旁,小心的准备着茶水。 叶英发被诛的消息,太孙亲卫朱秀,已经告知她了。 花锦官的思绪很复杂。 有难过、怆然,也有侥幸、释怀。 五味杂陈,混杂在一起。 她目光复杂的看向眼前,这群将两淮颠覆的男人们。 他们正在商谈着事情。 已经有半个时辰了。 言语之中,能听得出是南疆,是这次皇太孙来扬州,一切的根源。 身为锦衣卫镇抚使,罗向阳掌握着诸多南疆的军政情报。 “按照鄂宏大的意思,三十万两并不能用多久。所幸这次,还有后续上百万两送过去,应当只支撑这场战争结束了。”罗向阳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朱瞻基点点头,默默的回想盘算琢磨着如今的南疆征伐。 现在的江南,酷热难耐,远在千里之外的南疆,会更加的炎热、潮湿。 环境的恶化,会让大军的战力大打折扣。 按着鄂宏大的军报,明军已经和不愿投降的缅甸宣慰司彻底开战了。 南疆征伐的诸军,在雨季到来之前,就在做着防火烧山的事情。 这是为了逼迫敌人出来,也是为了方便随后大明迁移百姓,过来南疆开垦。 但随着夏日雨季的到来,情况便急转而下。 从交趾、云南出发,直达缅甸宣慰司边境的殖民线路,越发的难走起来。 物资很难运送上去。 所幸,还有三宝太监郑和的宝船队在。他们绕过整个半岛,从交趾装船,起航,在大骨剌入港,从大骨剌已经拓地到百里的根据地,运输物资到前线。 南疆诸宣慰司,都在做壁上观。 局面,并没有一帆风顺,明军出动,南疆就会立即投降。 在鄂宏大的军报之中。 广西靖江王府,靖江王的儿子,亲自领兵,在后方的千里之地来回巡视,准备镇压任何的动乱。 在北线,黔国公府。 国公府上嫡系,已经出现了伤亡。 黔国公府,三子,两伤一亡。 国公府,悲怆不已。 但也更加刺激了北线,从云南出征的官兵将士。 “着令,鄂宏大严控军中卫生,任何人不得食用生水,任何人不得独自离队、出营、巡哨。 从尚未发出的上百万两钱粮之中,划拨部分,筹措草药、军械等,一并送去。 命交趾、广西等地,不得贪墨钱粮,违者,锦衣卫可就地处决。 南疆诸省,当全心全力,恭迎诸路大军。” 技战术上的事情,朱瞻基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但在后勤、在支援上,他在尽最大的力量,保证南疆的征伐大军。 按照鄂宏大的军报,眼下的南疆,已经进入到两军对持僵持的阶段。 现在,谁能撑住撑下去,谁将拥有最后的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