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我们牵着手一起去建设大草原 (第1/3页)
第一更! …… 连着三天。 朱瞻基一步没有踏出过自己的书房。 如此,才算是将三个情感脆弱的女人,给彻底的安抚住。 弄走了三人后,朱瞻基又开始陷入担忧之中。 在东宫,他能以一当三。 可南疆那边还有一位。 那可是一头猛虎。 以一当百! 到最后,朱瞻基也没有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只能是暗自决定,最近到了要加强核心力量锻炼的时候了。 …… 江南秋色渐浓。 自重阳宴后,朝廷诸事也基本都收归到皇帝的手中。 因为皇帝当日在重阳宴上的口谕,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在应天城并没有逗留几日,就被催促着赶往南疆。 按照皇帝的意思,他二人并没有得到统军一方的权利,只不过是作为一员猛将,到额宏大账下听调。 两位王爷终究是走了,至于他们二人心中有在想些什么,旁人也不得而知。 …… 又过了十多日。 一支庞大的俘虏队伍,由南边缓缓进入应天地界。 禁卫大营兵马出动,将从南疆押送而来的三万名俘虏,就地分成两队,被各自带走。 为大明基础道路建设,自愿无私奉献的三万南疆土著,被带到了石山矿场,带到了水泥烧制工坊,带到了应天境内各段已经划分好的路段上。 朝廷里,一时间忙碌起来。 新式水泥路的建设,已经在朝堂上议论过了,工部和户部力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在一旁支持,没有不通过的理由。 到此时,不少人才算是看明白,当初太孙从两淮弄来的那两百万两银子,是要被用在这个地方的。 于是,大家又联想到,前些日子刚刚才被赶到南疆的两位王爷。 若是两位王爷知晓了这事,只怕是又要暴跳如雷了。 且不提两人如何如何。 只说应天城里。 在皇太孙的提议下,朝廷为了表示对新式水泥路的重视,特意弄了一个开工仪式。 地点就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上。 正阳门直通洪武门,走过千步廊,就能到承天门,后面便是皇城端门和午门。 选在正阳门外,举行开工仪式,是朱瞻基的意思。 这里离着皇城近,老爷子抬抬脚也就过来了。 有皇帝主持开工仪式,对于后期的水泥路建设推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言自明。 开工的日子,是钦天监选出来的。 好日子,大吉大利。 一早。 满天紫光。 晴空万里。 正阳门外,已经是无数禁军把持。 山川坛旁边的十字街口,是应天城外水泥路的修建起点。 无数的彩旗飘扬,一条条红底黄字的横幅高挂。 上面书写着各式口号标语。 同样是皇太孙的手笔。 因为也算是对新式水泥路的推崇。 工部、礼部都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在路旁的空地上,禁军特意留出了一大块的地方,让应天城内外的百姓,能够有抵近观看开工仪式的机会。 在道路中央,很长一截路,都已经被南疆战俘们平整过了。 水泥路的模具,也已经被固定在两侧,只等着水泥倒下。 路的两侧,是一名名身穿麻衣的南疆战俘。 他们的脚上,都被套上了铁链。 得益于道路两侧的横幅宣传。 应天城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乃是从南疆来的。 他们有感于,在南疆对大明的侮辱,对大明军人的伤害,所以他们自愿前来大明恕罪。 于是,百姓们对这些南疆战俘,便没有了一丝的同情。 甚至于,百姓们开始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在南疆老家过不下去了,才故意来到大明,想要把大明给吃穷。 如今,朝廷让他们干活,那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 原本还有些担心百姓会有使用战俘有意见的官员们,见此也就乐呵呵的笑了笑,心中的担忧自然也就没了。 大约八九点钟。 从正阳门后面,有锦衣卫缇骑出现。 皇帝一整套的行头,鱼贯着从城门洞里出来。 在后面,足够品级伴驾的官员们,紧随其后。 朱瞻基扛着一把铁锹,跟在后面。 铁锹被打磨的闪闪发光,杆子上系着一个大红花。 这是等下,要让老爷子亲自铲一锹水泥,放到模具里面的。 到了路口,皇帝从銮驾上走了下来。 旁边,无数早早就聚集起来的百姓们,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皇帝满脸笑容,看着自己的子民们喜悦的样子,心里觉得,应该下旨让老二、老三,在南疆专心收集战俘,尽快多送些回来才是。 到了被固定好的模具前。 朱瞻基眼疾手快,将备好的铁锹送上:“陛下。” 朱棣点点头,接过铁锹。 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第一车水泥,在两名战俘的催促下,缓缓驶了过来。 朱棣暂时的止住了运送水泥的马车,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