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章 国耻 (第3/3页)
血仇,当以敌人鲜血祭奠!” …… 时间,已至正午。 日头最烈的时候。 拓林村边上,面朝大海,种满紫藤树的荒地上。 三千多幼军卫官兵,除了留守防备的人,尽数齐聚,军容整齐,队列成线。 庞大的军阵,寂静一片,唯有涛涛的海风鼓动着不绝的海浪,光洁的紫藤树发出沙沙的声响。 三百零八座新坟,坟包浑圆,面朝大海,一面面墓碑,以深红漆就,如渊似血,等待着仇人头颅的祭奠。 一杆大明龙旗,被深深的插在前方的海滩上。 龙旗迎风招展,如同一员大将,带领着身后的三百零八位悍卒。 张五林带着铁头赶了过来,去向总旗回禀。 在总旗示意下,张五林驻足陪着身边的铁头。 “将军们已经定下来了,要为拓林村遇害百姓们,举行军中葬礼。” “三百零九响,每一响代表着拓林村的一名乡亲……” 铁头闻声,有些意动,眼眶中不由的再次充斥着泪水。 这里有三百零八座新坟。 可明军却又三百零九响。 多出的那一响,铁头知道,这是眼前的这些官兵,在告祭自己的父亲。 手臂被托住。 铁头微微回头,就看到那个叫做张五林,并不比自己大多少的伍长,在冲着自己笑。 阳光下,年轻的伍长,给了铁头最大的信念。 “举枪!” 幼军卫中的将校,已经手持长刀,直指苍穹,怒吼着。 唰唰唰。 一柄柄新式火铳,斜指苍天。 “三百零九响,依次排开,依次射击。”将校继续发布着军令。 “预备!” “……” “放!” 嘭…… 随着一声放,第一杆火铳的枪口,喷射出巨大的火光和烟尘。 而后,像是连锁反应一般。 整个拓林村外,紫藤树旁,炸起一声声巨响。 整整三百零九响。 一响不多,一响不少。 整片新坟地,被一片白烟笼罩着,飘向九天之上。 铁头这时候已经忘记了时间。 他只觉得,那一声声的巨响,是在护送着那些往日里的乡亲们,去到一个美好的地方。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头的耳边,有那个将军的声音传来。 “幼军卫乃太孙亲军,你可愿入我幼军卫?”齐子安目光深邃,平静的注视着眼前拓林村唯一的遗孤。 铁头有些茫然。 而在他身边的张五林,却是脸上一喜,赶忙推搡着他回身。 “将军在问话!我幼军卫,乃是朝堂数得上数的精锐,入幼军卫,你可亲手报拓林村血仇!” 太孙殿下的亲军吗? 那些放光放响的火铳,似乎一下子就能杀死一个敌人啊…… 铁头有些向往的盯着,那些正在收拾火铳的幼军卫官兵。 最后却是摇了摇头,他抬起头看向齐子安,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铁头多谢将军厚爱,可铁头已经和父亲说好了,要去水师为家里赚回一百亩的田……” 铁头已经说不出后面的话了。 可齐子安却知道,眼前这个少年是不愿意来幼军卫的。 张五林有些恨铁不成钢,脸上满是焦急和责怪,就要出身质问铁头为何要这般的执拗。然而,他看到了齐将军在对自己摇头,于是只得沉默下来。 想了想,张五林也有些明白了。 或许,铁头在父亲被杀之前,许下的承诺,会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依靠了。 虽然在南疆那片不知方向的山林之中,他亲眼看着老伍长,死在自己的眼前。 但他依旧无法与铁头感同身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他不是铁头,他又如何能为对方做出决定? 齐子安倒很是坦然,他不过是见这少年秉性纯良,身子骨也不错,便想着他到幼军卫,军中对他也能多有照顾。 至于少年要去水师? 也不算是个坏主意。 毕竟,眼下这次,太孙再次出京来东海沿岸,为的就是杀倭。 杀倭,水师必定是要加强建设的。 笑了笑,齐子安开口道:“这一次无论朝廷,还是太孙,对水师扩建,都十分重视。三宝太监的副手王景弘公公,也要率领战船归来。到时候,本将与王公公分说一二,将你送进水师之中,了你一桩心愿!” 刚刚还在为铁头惋惜的张五林,双眼再次一亮。 他可是知道,有了齐子安这番话,铁头的未来可就大不相同了。 要是铁头自己去应征入水师,怕是只能从最低层的水手做起,想要立功,想要杀死,想要为他们家买来一百亩的地,还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 可现在有了齐将军的作保。 只要铁头入了那王公公的眼,进到水师里面,起步就要比别人快上不少。 兴奋的张五林,不由的用力拍拍铁头的后背。 铁头也是刚反应过来,连忙抱拳弯腰:“草民多谢将军厚爱!” 齐子安甩甩手,已经提起脚步:“如今就跟着张五林这小子,熟悉熟悉军中的规矩。水师那边,装备是比照我幼军卫的。” 有将军的命令,和身边这个年轻的伍长学习。 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铁头,也不由的露出笑容来。 他笑着脸,咧着嘴看向张五林,傻呵呵的笑着。 张五林一撇嘴,翻翻白眼,抽向铁头的后脑勺。 “看什么看!没听将军的话?你现在就是老子手底下的一个兵!给老子好好的听着话!” 铁头依旧是呵呵的傻笑着。 “是是是……” 正午富有活力的阳光下。 两个少年人,不由的一起傻笑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