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休将倭寇当人看 (第1/3页)
夜。 杭州城的夜,被黑暗囚禁着。 然而,如今朝廷虽然还有夜禁的制度存在,但几乎形同虚设。 便是应天城里,如今的夜禁也并不似太祖高皇帝时那般森严。 更不要说,处在风流江南,经济富庶发达的钱塘核心地区的杭州城了。 城外,是被无尽的幽暗包围着。 但在城中,却是各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各种夜市上,人群川流不息。 钱塘沿海的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着民间的娱乐和生活水平的上升。 而在无人出的黑暗想到之中。 朱瞻基奋不顾身,冲跑在前,在他的身后,是慌忙追赶跟上的朱秀和孙安两人。 方才朱秀二人的阻拦,他很清楚对方的意思。 他是大明的皇太孙,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如今更是总掌大明灭倭之事,干系重大。 自古以来,就没有统帅之人,还冲阵在前的事情。 身为统帅就该是稳坐中军,调兵遣将,用兵正奇并行,求取胜利。 但他就是冲出了屋子,翻过了院墙,在这茫茫杭州城中,追查着那刺探情报的倭寇的行踪。 其一,因为那过往的某个情绪,让他对倭寇从来就没有好感,恨不得见一个杀一个。 其二,便是他方才所说。如今他任然是藏匿行踪,若是被那倭寇带回消息,只怕会在后面的安排之中,生出不少事端。甚至,还会让那些明jianian们,就此潜伏下去。 于情于理,朱瞻基没有能让自己稳稳坐下,等待着下面的人带回倭寇首级的理由。 夜晚的凉风砸在脸上,让朱瞻基格外的清醒。 很庆幸,于家思学堂已经常年无人使用,院墙上长了些青苔,让那倭寇在外面的街道上留下了一串足够指明方向的脚印。 朱瞻基再次抬头,辨别着脚印逐渐消失的方向,确认了一边。 这是通往南城外的。 其实走东城,能最快的逃出杭州城,而出城之后就能冲进钱塘江外口子,进而躲到海上去。 但是东城外面的钱塘江,如今杭州卫正带着南疆俘虏们,在修建水师码头和水师军营,防备森严。 而从南城逃走,则可以绕过杭州卫,逃到隔江对岸的绍兴府萧山,再行出海。 眼看着路面上的脚印已然消失,朱瞻基不由的加快速度。 在他的身后,朱秀和孙安两人,看着太孙速度变快,不由的一咬牙,只能是跟着提起速度,直到追赶到朱瞻基身边。 “太孙,您如此犯险,若是被陛下知晓,我等只怕是要受惩处的……”朱秀一边稳住速度,一边喘着气开口道。 朱瞻基侧目瞥了朱秀一眼,未曾开口,脚步速度再次加快。 “城南有水门,亦有连同城外钱塘江的水渠,贼子应当从是往那边逃的。”孙安将脑海中杭州城堪舆调出,在另一侧开口。 他父亲是徽州卫指挥使,功勋家庭,让他从小熟稔军务之事。 在来杭州城之前,他就时时翻阅默记杭州城的堪舆地形。 此时这般说道,便是已经分析清楚了倭寇的路线。 朱瞻基当即点头,让出头前的位置,要孙安在前带路。 三人穿街过巷,不断的向着南城水门和水渠的位置靠近。 …… 夜色黯淡,星光稀疏,月色朦胧。 三人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 朱瞻基不由咬着牙,抬头看了一眼。 杭州城的城墙,已经近在眼前了。 中间,只隔着一片低矮的民房。 路面也由石板路,变成了泥地。 “小心!” 脱离了城中富庶之地,周围的灯光,也变得昏暗了起来,朱瞻基在黑暗中,低声喊了一句。 朱秀和孙安两人,立马是将速度降了下来。 朱瞻基默默的将手中的长刀拔出,压着声音:“就在附近!” 说着,他将长刀斜指向前方土墙下的一片小水坑。 水坑里一片浑浊发黑的积水,散发着人畜混合的腐臭味。 而在水面上,一圈圈的细小涟漪,还未曾平息。 这个时候,此处穷苦的百姓,是不会有夜生活的,而是早已入眠。 朱秀同样手指一指旁边的土墙:“墙上有水渍!” 只见朱秀所指的土墙上,一片呈现散射装的水渍,清晰可见。 这是人踩在水坑中,将泥水溅起,才能产生的现象。 朱秀和孙安同时将手中的长刀拔出,两人一左一右护在朱瞻基的身边,目光警惕着四周。 “追!”朱瞻基低声道,手中长刀压在一侧,刀刃斜向前方。 “喵……” “喵喵喵……” “……” 狭小的巷子里,传来一阵猫叫声。 远处,在民房和城墙间的空地上,几株枯萎的榆钱树,随着夜风不停的摇摆着,发出嗖嗖的声音。 更远处,有犬吠声传来。 随后,有汉子沙哑的叫骂声发出。 继而引起一片孩童的哭啼声。 朱瞻基三人,此时却是连各自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倭寇善于藏匿,掩饰行迹,于暗中袭杀对手。 这是他们的物种天赋,如同他们整个物种,是哪样的卑鄙阴险。 朱秀和孙安两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