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 这是我爹? (第1/2页)
应天城。 三四月里,是江南最美好的时候。 南疆和东瀛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 然而,秦淮河畔依旧是莺歌燕舞,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 挨过了寒冷的冬日,缩在城中的功勋士绅、商贾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出城踏青。 宫中。 刚刚结束早朝的朱棣,却显得有些心烦意乱,没有回寝宫,而是在奉天殿广场上,背着手,来回的踱着步子。 “陛下。” 伺候的太监,看着头顶上的太阳越来越毒,小声的呼唤着。 朱棣停下了脚步,皱着眉看向说话的太监。 太监咽了一口口水:“陛下,外面热……” “走!”朱棣喊了一声,便已经迈起步子,向着宫外走去:“去太孙在城外的那处皇庄!” 皇帝的权威,这此时到达巅峰,没人敢劝阻皇帝想要出宫出城的想法。 太监愣了一下,赶忙招呼人叫来护卫,为皇帝安排好出宫的事宜。 朱棣闷着头走在前面,然后又停下了脚步。 “拿一套便服过来,再去东宫一趟,叫了太子一起去。” 说完,朱棣便再不说话。 …… “什么?老爷子要出宫?” 正在东宫书房里读着书的朱高炽,看着赶来报信的太监,显得有些吃惊。 如今的太子爷,整个人越发的健硕起来。原本身上的赘rou,如今都化为了一块块棱角分明的腱子rou。整个人,也显得更加的精神起来。 “殿下,陛下这时候大概已经出了宫了……” 朱高炽缓缓放下手中的书,不解道:“今天宫里发生什么了?老爷子突然要去皇庄?” 前来报信的太监摇摇头,想了想后才回道:“大抵是天气越发热了……” 朱高炽摇摇头,不知可否。 刚带着人走出东宫,朱高炽就停了下来:“最近南疆和东瀛那边,可有消息进到宫里?” 说完,朱高炽就自嘲的轻笑了一下。 如今朝廷里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是公开的。 南疆、东瀛、九边的各项事情,都已经在大明旬报上刊印发行了。 很有趣的事情。 百姓们总是对旬报上最后一版的各种小说很感兴趣,而对前面的头版头条之类的兴致乏乏。 不过,效果总是有的。 至少百姓们对朝廷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按照日月堂那边给出的数据显示,这对民心的凝聚有着很不错的促进作用。 一边想着,朱高炽就已经坐上了车。 朱高炽的马车还没出城,就被人给拦了下来。 三道人影,鱼贯而入。 看着来人,朱高炽不由的笑出声来。 “您三位也被陛下叫了?” 户部尚书夏元吉、工部尚书宋礼、礼部尚书金纯,三人进了马车,便自顾自的找了位置坐下。 朝廷如今没有花大钱的地方,让夏元吉这个大管家最近很是舒心。 夏元吉笑着开口:“老臣要是没猜错的话,陛下这是想太孙了。” 他一说完,马车里的另外两人,不由的露出一抹含蓄的微笑。 朱高炽却是撇撇嘴:“陛下倒是宠溺那混账,也不知道那小子现在在外面,是不是都蹦跶上天了!” 三个老倌儿齐齐的无声微笑着。 朱高炽翻翻白眼,清清嗓子:“说来也奇怪,如今朝廷里没什么大事,倒是外面折腾的热火朝天。” 工部尚书宋礼觉得自己有些受委屈了,来自于领导的无视。 他不由的将自己的脸往领导面前凑了凑:“太子爷,工部督造的水泥路,如今可是干的热火朝天。应天地界的水泥路,眼下基本已经快要完工。往北平方向已经快要进入山东地界,南下交趾的路,因为南方地形,如今刚刚修到钱塘。” 此时马车已经出了城。 平坦的往马车里的众人,并没有感受到路途的颠簸。 金纯小声开口:“前些日子,老臣找了几个日月堂的年轻人问了问,火药可以用于水泥路的建设之中。” 这位礼部尚书一开口,宋礼的目光立马盯了过来。 这小子要抢老子工部尚书的位子? 宋礼心中警惕,连忙开口:“金大人部里的很闲?竟然还有空去问这些事情?南疆那边教化的事情,不知道金大人办的怎么样了?” 老倌儿还挺护食的啊!金纯默默的和宋礼对视了一眼,呵呵一笑。 “如今衍圣公家里的人已经到了南疆,国子监的肄业生们也都过去了。本官上次去日月堂,也是因为当初太孙定下的,要日月堂的人也去南疆。如今礼部担负着教化改造南疆事宜,本官诸事缠身,若不是今日陛下召见,本官也要埋在那一堆案牍里!” 金纯这是解释了一番,自己为何会去日月堂。 顺道着,他也是默默的炫耀了一番。 你宋礼老倌儿某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爷们礼部可不是以往的清水衙门,如今可是掌着教化南疆那一大片地的事情。 您那工部? 还是您老倌儿自个儿去晒太阳去吧! 在场的都是人精,宋礼听出了金纯话里的讥讽,真要回怼过去。 这边,太子朱高炽已经开口道:“按着福建、浙江那边的调兵情况,东瀛战事今年大抵就能结束。户部、工部都要抽调精力出来,经营好东瀛。礼部也不能例外,番邦异域,百姓不识礼仪,唯有经过教化,才是真正的明人!” 夏元吉最近开口询问:“要不要花钱?” 这位户部尚书的问题很简短。 无论是教化,还是经营,都是要花钱的。 城池、道路,不识凭空得来的,没有白花花的银子,就只有白花花一片赤土地。 朱高炽看向夏元吉,他觉得这位老倌儿是真的掉进钱眼里了,无奈的摊摊手:“银子的事情,那小兔崽子说了,东瀛那边自己提供。但是如今那边都是一帮杀才,要他们杀人可以,让他们牧守一方是空谈,朝廷各部要安排好官员,亲自到那边去。” “东瀛要设布政使司吗?这得要在朝会上,由陛下定夺才是。”金纯默默的说着。 宋礼点头道:“臣听闻,东瀛弹丸之地,地方各自之间纷争不断,若要设立官府,派遣流官,非是强人不可为。” 朱高炽平声开口:“徽州知府杨安平如何?” 杨安平? 听到太子爷给出的人选,车厢里的三人都安静了下来。 自此去岁太子爷丢了监国的职位,到汉王殿下接任监国,再到后来陛下回京。 到如今,太子爷一直都是待在东宫里头读书。 不过唯有徽州府之事,一直都是留在东宫署理的。 从去岁徽州府改革之后,在朝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