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世界的大门 (第2/2页)
,还是他当年在出征回京的路上发现的,然后亲自带回来栽种在这里的。 藤椅上正躺着一人。 不是旁人,正是那让整个大明朝都知道的那个和尚。 今天的阳光很好,但是外面的风也不小。 朱棣看到这幅场景,显得有些不太高兴,皱皱眉头看向周围。 除了躺在藤椅上的姚广孝,便再也看不到寺庙里的其他人。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里?朕是不是该砍了那些秃驴们的脑袋?” 朱棣一边责问着,一边走到了姚广孝的面前。 藤椅上的姚广孝双眼轻轻的合上,没有做出回应。 似乎是被太阳晒得睡着了。 朱棣目光静静的注视着对方。 原本就已经老迈的姚广孝,此时越发的苍老起来。 病痛让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的血气,暴露在外的两只手,如同干枯的枝干一般时日无多。 苍老垂暮的姚广孝,生机盎然的桃树林。 在朱棣的面前形成了一副鲜明的对比。 很是无情! 他一瞪眼,提高声音呼喊着:“没死就吱声!” 藤椅上传来一阵悠长的换气声。 伴随着藤椅发出阵阵咯吱声,躺在上面的姚广孝缓缓的睁开自己的双眼。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挡住自己眼前阳光的皇帝,姚广孝不由的皱起眉头。 他显得有些不乐意:“让一让,挡了贫僧的太阳了!” 老和尚的回话很让朱棣意外。 难道这是在仗着自己要死了,所以就开始无所顾忌了? 有鉴于此,朱棣打算不追究对方的放肆,自己从一旁搬来了一个椅子坐下,然后很是认真的用目光审视着依旧躺在藤椅上的老伙计。 “朕让太孙回来,难道有错?”朱棣的话有些责备的意思。 姚广孝却是轻笑着摇起头来。 大概是因为病痛,让他还接连咳嗽了好一会儿。 直到平复下来之后,姚广孝这才开口道:“陛下,您要太孙回来,恐怕不单单是要让他来见贫僧最后一面吧?” 朱棣瞪了姚广孝一眼,很是不满的责备着:“在你这个老秃驴面前,朕就一点心思都藏不住?” 姚广孝看向朱棣,反问道:“陛下在贫僧这里,有过隐藏吗?” 朱棣沉默了下来,看着眼前行将就木的姚广孝,这个让他发动靖难,让他登上大明朝皇位的老和尚。 忽然,朱棣哈哈大笑了起来。 两滴泪水从他的眼角挤出。 早就习惯了皇帝的姚广孝叹息一声摇摇头。 他尽量想让自己的声音更大一些:“陛下要太孙回来,是想要让他主持革新之事吧?” 朱棣的笑声止住了。 他定定的看着姚广孝,郑重点头:“是的,朕希望能由他主导革新之事!” “但是陛下想过,若是革新失败,太孙所背负和面临的局面吗?若是失败,不单单是革新之事失败,同样是陛下的失败!” 姚广孝的话点到为止。 但是朱棣却清楚,老和尚这是在提醒他,要是让朱瞻基主导革新之事失败,大明朝的江山在将来基本就不可能再交代朱瞻基的手上。 而皇太孙,是朱棣这辈子最满意的一件成就。 由皇太孙主导的革新之事失败,也就是他自己的失败。 朱棣却是摇摇头:“只要朕在,朕就绝对不会容忍革新之事失败!” 姚广孝也在摇头:“陛下似乎从来没有这般的肯定一件事情,哪怕是您率军北征。陛下难道不觉得,让皇太孙这么早的牵扯进这么多的事情里面,是一件拔苗助长的行为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顺风顺水的事情,若是不经历这些,大明如何能再有雄主出现?”朱棣拒绝的很是坚定,他的意志早就已经坚定。 姚广孝目光之中露出失望:“你就不能再缓一缓吗!” 这一次,老和尚再也没用任何尊敬的词汇。 朱棣同样没有感受到被侮辱,他只是深深的叹息。 一声叹息之后,朱棣像是也苍老了无数岁一样:“朕觉得自己越来越老了,老的都不知道能不能再一次亲自统帅我大明将士,去草原上征伐前朝余孽。” “陛下是在担心自己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吗?”姚广孝嘲讽的说着:“陛下应当知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这个道理,还是皇太孙当年与贫僧说的。” 朱棣摇摇头,无奈的笑着:“那小子就是鬼机灵!朕知晓自己做不完所有的事情,但朕要在躺进陵寝之前,让大明彻底的稳固下来。朕同样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就躺进那冰冷的陵寝之中!” “所以陛下想要让太孙早早的深入朝堂,在群臣面前建立威信,这才要让他这般早的介入到这些纷争之中?” 朱棣看向姚广孝:“难道这几年,就不是这样吗?” 姚广孝轻笑了一声,自嘲道:“贫僧言尽于此。但陛下要知道,贫僧这些年看人,唯有面对他的时候看不清。谁也不知道他会带着大明走向何处。正是因此,贫僧一直以为,让他再成熟一些才好。” “到时候,朕会让你知道的!” 朱棣站起身看着一直躺在藤椅里的姚广孝。 这一次,他没有挡住老和尚眼前的阳光。 …… 东瀛。 京都城。 京都御苑。 这里的一切,都严格的按照着中原王朝古往今来的风格进行着营造。 其中,尤以前唐风格最为明显。 往日里此处宫殿楼宇,层层高叠。 然而在现在,这里是一副满地焦土的场景。 那些用料讲究的宫殿,此时纷纷倒塌化为废墟。 宫殿周围的林木,只剩下一根根焦黑的枝干,还竖立在同样焦黑的土地上,无力的像是一阵风就能将它们吹散一般。 在整座京都御苑四周的城墙上,无数面大明龙旗、日月旗等,遍布在各个角落上。 这些旗帜,昭示着此地的主人已经更换。 现在,在这座京都御苑,乃至于是东瀛倭人们的京都。 已经属于大明! 今天,京都御苑之中,引来了自被明军攻破那一夜之后,第二次大批明军入内。 从南宫门开始。 一队队披甲明军将士,整齐的列队在宫道两侧。 有重要的大人物要来这里! 他们的皇太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