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摧枯朽 1 (第2/3页)
迎面而立。 面对着潮水一般涌来的溃兵,李如松一言不发,他向身旁的窖生一伸手,窖生心领神会地将“斩犬”递到李如松手中,李如松接到“斩犬”的同时双腿微一用力,胯下战马如离弦之箭般迎着冲在最前面、逃得最快的一个溃兵疾驰而去,他转瞬间就到了这个溃兵眼前。没等那个溃兵有任何反应,李如松右臂一挥,“斩犬”在半空中划出一道猩红色的闪电,竟然将那败兵的首级齐刷刷地砍下! 由于那溃兵逃得太快,因此人头落地之时因为惯性的作用使得无头的身体又向前冲了几步才摔倒在地,断颈处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将地上的雪地染红。 看着眼前惊悚的一幕,所有溃退的士兵都惊恐地瞪大了双眼,呆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此刻李如松横刀立马在众人眼前,脸上充满了杀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擅自后退者,杀无赦!” 望着眼前如凶神恶煞般的三军最高统帅,这些溃兵的脸上愈加恐慌,这更激起了李如松胸中的一股义愤之情,于是他对溃兵激昂地高声喝道:“当兵的战死在战场上可怕吗?不可怕!作为军人,我们最怕的不是战死,最可怕的是我们在战场上败了、逃了,被这些倭寇打到我们每个人的家乡,我们的爹娘、我们的妻儿就会被这些禽兽不如的倭寇糟蹋,最后受尽屈辱像牲口一样的死去!想想我们一路上亲眼看到朝鲜百姓的惨状,他们之所以落得出此下场,就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他们的丈夫、他们的父亲当初在战场上怕了!逃了!你们他妈的难道想让你们的爹娘、妻儿像他们一样,如同牲口般被侮辱、被宰杀吗?!” 李如松一番热血激昂的话让每个士兵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此刻他们的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进入朝鲜后所看到的一个个如人间地狱般的景象:被屠戮殆尽、洗劫一空的村庄,被砍头、被肢解的老人,被侮辱、糟蹋致死的女人,还有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甚至尚未出生的胎儿,被挑在刀尖上、挂在树上、像死去的小猫小狗般被随意丢弃在地上…… 想到倭寇禽兽不如的暴行,这些溃退下来的士兵脸上恐惧的表情渐渐消失,继而被一股义愤之情所代替。 李如松看在眼里,于是他扬起手中的“斩犬”指向平壤城头上那些已经陷入疯狂的倭寇士兵低沉喝道:“杀尽倭寇,只在今日!” 李如松话音刚落,刚才还掉头疯狂逃命的那些士兵仿佛在短短一瞬间换了个人,他们脸上满是愤恨的神情,如一群愤怒的、急欲复仇的野兽般嚎叫着掉头再次向平壤城冲去! 不远处的张世爵在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后,这个硬气了半辈子的铁汉此刻双眼竟蕴满热泪!只见他 翻身下马,向李如松跪下行稽首礼之后,一言不发,飞身上马,双目喷出怒火般挥舞着马刀向平壤城冲去…… 平壤西城激战正酣,平壤北城,吴惟忠站在阵前,注视着眼前矗立着的牡丹峰和依峰而建、居高临下的平壤北门一言不发,因为此刻他正竭尽全力在脑海中思索着一个问题。 良久,吴惟忠得出了结论,和两日前第一次看到这座城门时的答案一样:无解。 可是吴惟忠转身看了看站在他身后的军容齐整、庄严肃穆的三千戚家军! 这三千戚家军多以浙江义乌以及台州人为主,而吴惟忠就是义乌坎头村人。看着眼前的家乡子弟,他憨厚地笑着说道:“兄弟们,我从小家里穷,没喝过几年墨水,至于诗词之类的就更不会背几首,不过有一首诗我背得滚瓜烂熟,这首诗是在二十年前,我亲眼看着胡部堂的军师青藤先生徐文长所作,是专门称赞咱们义乌子弟兵面对倭寇时的勇猛!我背给你们听听: 群凶万队一时平, 沧海无波岭瘴清。 帐下共谁擒虎狼, 江南只数义乌兵! “兄弟们,二十年间,我们一路从东南打到了辽东,如今过了鸭绿江一路打到朝鲜,为了什么?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杀尽倭寇!”说到此处,吴惟忠缓慢但郑重地抽出腰刀,指着前方朗声道,“今天,倭寇就在那里!” 吴惟忠话音刚落,身后的三千戚家军便如潮水般涌向平壤北门。 如同预想的一样,守城的日军依据有利地形,有恃无恐地用火铳向城下的明军射击,纵然是戚家军与倭寇缠斗数十年,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无奈受地势所困,只能采取仰攻,基本上处于只能挨打却无力还手的被动局面,因此虽然戚家军以手中盾牌作掩护巧妙地抵挡了日军大部分火丸,但他们连续两次进攻都被日军猛烈的火力压制而失败了。 吴惟忠看着无奈撤退的戚家军,脸色逐渐凝重了起来。他从一开始就了解李如松所有的计划,自己所率领的戚家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迷惑和牵制守城的日军,所以进攻越猛烈,敌人投入的兵力就越多,敌人就越容易被死死拖住,他们就为南面和西面的攻势赢取了时间。 吴惟忠明白李如松的策略,然而李如松却并不知道这个自己所敬重的吴叔全部的想法。 此刻吴惟忠在心里默默想着:戚帅,奉你的将令我用了整整十二年的时间,带领着义乌和台州的家乡子弟在辽东老龙口入海处建成了石城,那里将矗立起一道雄伟的关卡!我终不辜负戚帅所托,即使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因此今日再次面对倭寇,我死而无憾矣。” 思虑至此吴惟忠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意。 戚家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重新集结起来,向平壤北城发动了第三次冲锋。 而这一次,年近六旬的抗倭名将吴惟忠冲在了队伍的最前列,他挥舞着手中的腰刀向着几乎不可能攻陷的目标冲去。 一颗铅弹击中了吴惟忠的胸膛,他却没有倒下,甚至直到死去的那刻,他仍旧是一副向前冲锋的姿态! 吴惟忠,出身微末,以战功累升至参将。诚然,仅以官职和身份而论,在中华民族浩若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吴惟忠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他有资格和那些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将相一起名垂青史! 只有一个原因:当异族入侵时,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屠刀,吴惟忠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就在西城和北城的战斗已呈现白热化的同时,平壤南城的五千朝鲜降军却无聊得几乎昏昏入睡。 每个民族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同样每个民族也都有受人唾弃的败类,他们无耻的甘为外族的走狗、侵略者的帮凶,对于这样的人,中国人称其为“汉jianian”,朝鲜人便自然称其为“朝jianian”。 而无论是“汉jianian”还是“朝jianian”往往都只有一个下场,既遭到本国人民的痛恨和唾骂,又得不到新主子的真正信任和尊重。 平壤南城的五千“朝jianian”就是这样的人,小西行长之所以让这样一群人单独守卫平壤南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平壤南城地势太过平坦开阔,不利于隐蔽和突袭,且平壤南城没有明显的攻击点,换言之,他在豪赌李如松根本就不会派兵攻击这里,所以此刻负责守卫平壤南城的五千朝鲜降军在小西行长眼里其作用和农田里吓唬鸟雀的稻草人并无分别。 所以当西城、北城攻守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