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五六章 丝绸之路 (第1/2页)
英国人的反应非常的快。因为事情涉及到了印度地区,由不得首相坦普尔不重视这件事情。 要是这件事情办不好,他的首相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 前面已经都说过了,印度地区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要知道大英帝国虽然被称为帝国,就是因为女王同时还是印度皇帝。 如果没有印度地区,英国就只能被称为王国,而不是帝国。 在欧洲,帝国和王国是有很大区别的。 像普鲁士现在就只能称为王国,等到他们今后统一了德意志,打败了法国之后,威廉一世才在巴黎加冕称帝。在欧洲,皇帝更像是一种尊号。 反正印度是绝对不能出现问题的。坦普尔很清楚,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都要消除印度地区的隐患。 英国要出兵印度这么大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巴黎。季明山赶紧将这一消息加密之后传到土耳其,然后再由那里的商队,用快马通过波斯王国传到西域。 到了西域就有电报线路将这个消息快速传到董叔恒的案头。 这是复兴军刚刚建立的一条联通欧洲的消息快速传递通道。 这条通道最快的情况下十天就能够将信息传递到新京城。 而以前从欧洲传回一条消息最快也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得益于刘青北对土耳其以及波斯王国的访问,两国均已经跟华夏建立了外交关系。 华夏人被允许在两国境内行商,就像当年的丝绸之路一样。 这条商道从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开始穿过中亚两国进入波斯王国,然后再通过波斯王国进入土耳其。 当然这条商道对于沿途的两国都有重要的价值。不然这两个国家也不会同意华夏人在他们的国土上穿行。 土耳其人希望能够购买华夏的商品。尤其是华夏人建造的这种铁甲舰。 马尼拉海战的消息传出以后,复兴军海军第一舰队的这种小型的护卫舰终于曝光在世人的面前。 尤其是它的吨位不大,这意味着这种军舰造价便宜。但是其火力强劲,这对于现在刚刚打了一场大战,财政拮据的土耳其来说就是一个最佳选择。 英法建造的铁甲舰虽然吨位更大,火力更强,但是相应的价钱也要高了很多。 况且,复兴军的铁甲舰可是经过实战验证的。 土耳其现在在黑海地区的舰队总吨位正好受到了限制,所以他们选择这种小型的舰艇就再合适不过了。 波斯王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地毯等特产销售到华夏去,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购买到华夏的丝绸等商品。 波斯人本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中间商。 当然了,波斯王国最想要的还是复兴军的火枪。 爱乌罕就是大量购买了复兴军的火枪,军队的实力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那些购买了复兴军火枪的爱乌罕部族甚至可以跟白沙瓦的英印军打的难解难分。 这让一直受到英国人和沙俄两面欺负的波斯王国看到了希望。 不仅仅是购买武器,波斯王国甚至请求华夏能够派遣军官帮助他们训练新式军队。 这对于董书恒来说,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有了这层关系之后,复兴军算是正式地能够影响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了。 不过土耳其现在还是仅仅抱着英国人大腿。对于复兴军仅仅是有限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像波斯王国那样亲近。 最令董书恒意外的是有一个盘踞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和东非沿海的海上强国阿曼王国也跟复兴军建立了联系。 这个阿曼王国的势力直接延伸到了波斯湾。全盛时其领土包括今阿曼全境、也门东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伊朗西南部、索马里东部、肯尼亚沿岸、坦桑尼亚沿岸、马达加斯加北部、科摩罗群岛,是当时印度洋沿岸最强大的国家, 他们依靠在印度洋的短途航运起家。在印度洋沿岸拥有大量的小型帆船。 当前的国王赛义德大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他们同样希望能够购买复兴军的这种小型铁甲舰。 这样子董书恒一下就拿到了十几艘军舰的订单。 他非常清楚要让华夏的造船业迅速发展不仅仅要自己造舰。 最好能够让船厂接到更多的订单,锻炼出更多的熟练工人。 江河级护卫舰,复兴军暂时不再造新舰了。全部的船台都用来完成订单。 当然了这种外卖的江河级肯定是阉割版的。鱼类自己蒸汽机都是复兴军的秘密。 外卖版本没有鱼雷,而且,蒸汽机也是普通型的。 另外赛义德大帝还想要直接跟华夏通商。正好华夏的商品可以运到波斯西部的港口,然后,通过阿曼人的船队运到印度洋沿岸地区去。 董书恒非常重视和这个阿曼王朝的关系。为了避免与英国人之间的冲突。 复兴军没有办法直接派遣船队到印度洋沿岸开展商业活动。现在有了这个中间商就好多了。 …… “英国人这次是准备动真格的了。”董叔恒让魏玉祥将情报的内容为手下的大员们宣读了一遍。 “总统,看样子这次石达开怕是要碰一碰硬骨头了。”总参谋长严仕坤说到。 “谁说不是呢,英国人有时候执拗起来就像是公牛一样,撞个头破血流也要顶下去。况且印度地区对他们十分的重要。” “总统,这次英国人的舰队到南洋以及我们的沿海地区。我们要不要做必要的应对。”新任海军部长问道。 “放心吧,英国人只是来示威的,不会真的开战。不过必要的应对措施还是要做的。等到英国人到了之后,沿海的各地炮台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沿海地区的守备部队也要进入战备状态。” 现在即使手上的舰队比英国人差了老远,董叔恒还是不怕英国人。 因为利用这两年的时间,董叔恒已经在华夏的海疆之上建立了两条防线。 第一条就是沿海各地港口的炮台设施,以及近海的巡逻炮艇组成的海岸防御力量。 这些炮艇虽然吨位不大,但是速度都非常快,可以胜任沿海巡逻警戒的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