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四章 双体鱼雷艇 (第1/2页)
滦州第一拖拉机厂。 工厂的后方的是一大片的空地,这是工厂的试验场。 试验场上的有模拟各种条件下的道路,有农田,有矿井,有模拟的码头。 此时的在试验场上有一辆的造型奇特的车辆。 两个巨大的轮子托起的一个的铁皮铆接成的车厢。 车厢的底盘上一根工型的钢梁伸到前方跟前方的车头连接到了一起。 车头的主体部很明显就是之前出产的一号柴油机。就是那种小马力的柴油机。 柴油机也是装在一个底座之上,下面由两个小一些轮子托举。 橡胶做成的轮子上刻画着深深的纹路。很显然是为了增加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车头的底座之上有两个的手扶的握把,上面有一些可调节的部件通过硬钢丝与柴油机头连接在一起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后世经常看到的手扶拖拉机。 这种小家伙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活跃在大部分的乡村地区。 “老刘,让我来试试。”董叔恒的手上拿着一个“Z”型的摇把跃跃欲试。 前世的时候他十二岁就已经可以开着手扶拖拉机下田耕地了。 “总统,这,这有些危险,cao作不熟练的话,点火之后摇把可能会抽不下来。要是让您受伤了,我可担待不起。” “放心好了,老刘别忘了,这个外形设计还是我搞的呢。”董叔恒坚持道,实在是他的手痒了,想要体验一下儿时的记忆。 老刘无奈,只能让几个试车员跟在董叔恒的身边。要是总统的车把没抽出来一定要第一时间将总统拉开保护在身后。 董叔恒右手拿着摇把走到了这个略小的柴油机头右侧,将摇把插在侧面的插口上。 然后左手的压住同样在车头右侧的一个油门装置。 右臂发力,缓缓地转动摇把。 董书恒能够听到柴油机内部活塞运动,进气排气发出的吭哧声。 “吭哧、吭哧、吭哧……”随着他加快手臂转动的速度,这种声音的频率越来越快。 董书恒的左手微微下压,油门放大,柴油机内部终于点火成功。 董书恒感觉自己发力的右手突然间一松。燃油点燃之后,活塞自动推动着柴油机运转了起来。 紧接着,他猛地向后抽出了摇把。 左手继续加大油门。 “吭哧”声变成了“嘭嘭嘭嘭……”的声音。 柴油机头后方一根竖直向上,在顶部向左边拐了一个弯子的烟囱冒出了一朵朵的黑色烟团。 这个时候董书恒才慢慢地将油门调小一些。直到烟囱的烟团颜色浅了下去。 “总统,您真厉害。您的cao作很熟练。让我们的试车员给您演示一下吧。”老刘过来一阵奉承,实际上是担心董书恒还要亲自试车。 “这车很不错,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是不知道跑起来怎么样?”这辆车子跟董叔恒前世见到过拖拉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只是焊接的工艺不同,大部分地方都是使用铆接的工艺。 还有就是钢铁的品质可能比不上后世的钢铁。 所以,董书恒就是担心它在路况差的情况下能否承受那样强度的颠簸。 后世七八十年代农村的路况跟现在实际上差别不大。 都是土基的道路,上面有一些坑坑洼洼是在正常不过的。 这对于前轮驱动,加高了底盘的手扶拖拉机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而且这个小家伙的结构非常的简单。很多的地方的都是经过了加固的。 所以它没别的优点,就是的耐艹。 一名试车员上了车厢前面的座位,这种座位的设置跟现在很多的马车都差不多。 只见这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右脚踩下力合。 左手拨动的一根连接车头的杆子,这是在挂档。 这辆拖拉机的出现,至少要比历史上的最早出现的汽车先进一些。至少后世车辆应该有的东西他基本上都有了。 而不是像莱布尼茨一样只是用一辆马车装上发动机。 试车员双手握着扶把,慢慢地松开了脚底下的力合。 车身突然间就像被一股力量拉扯着微微抖了一下。 随即车辆向前走去。 试车员加油门提速,然后换挡,一系列的动作都非常的流畅。 车子行到了一处坡道,只见试车员降低档位,然后拨动油门,小拖拉机虽然冒出了黑烟,但是还是很容易就爬了上去。 接下来是坑洼路面。 车头的两个轮子的轴距非常的近,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车头的平稳。 后面的车厢倒是晃动的厉害。但是后车厢是单根钢梁跟车头通过插锁连接的,并非是固定死的,所以影响不到车头。 只是这样的车子,后车厢要是坐乘客的话一定非常的难受。 这种酸爽的感觉,董书恒前世小的时候没少体验。 车子的测试非常的成功。 董书恒准备先在复兴军的农场中推广拖拉机。 这种东西,现在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要想像后世那样家家一辆手扶拖拉机还任重道远。 复兴军治下的百姓还在为了温饱而奋斗。 “老刘,那种大家伙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这个小东西只能在内陆地区使用。像远东那种大型农场,至少要四驱的大拖拉机。”董书恒对于现在的进度还有些不满意。 “总统,我在这里立个军令状,今年年底前我们一定能够搞出四驱的大拖拉机,明年弄出履带式的。”老刘拍胸脯保证道。 拖拉机的行驶演示完了,接下来就是看他的其他功能了。 还是刚才那辆拖拉机,只见工作人员在连接前后的钢梁底下用东西垫上。然后拔出插锁,将扶把往上一台,拖拉机的前后就分开了。 分开之后,只剩下车子的前部。 驾驶员站在地上就像推着一个小推车一般驾驶这拖拉机头用低档缓慢移动。 驾驶员将拖拉机头停在一边,这个时候几名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旋耕机装在了这个拖拉机头的后方,这个拖拉机又变成了一个耕地机。 当初董书恒提出了这样的设计方案的时候,就连拖拉机厂的设计人员都叹为观止。 在他们心目中已经将董书恒惊为天人。 这里摆放的不仅仅有耕地机,还有一种拥有三个犁头的大铁犁。铁犁的下方还有两个轮子,便于控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