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八章 缅甸起兵 (第1/2页)
移民工作的大好局面让董书恒对于国外的布局更有信心了。 董书恒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重要的。 蒙古帝国当年占领了大部分的欧亚大陆。 可是现在呢? 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地区哪里还有蒙古人的影子。 就连原来的西伯利亚地区,蒙古人都已经没有几个了。 为什么会这样?曾经通知过的地方竟然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那是因为蒙古人只是野蛮地统治当地,并没有动那里的基础。 所以突然有一天,蒙古帝国的统治崩塌,他们留在当地的除了历史书上的批判之外,没有任何的痕迹。 要是当初蒙古帝国能够将蒙元统治下的庞大的汉人人口迁移过去,改变当地的文化和人口结构。 说不定,他们的统治时间还会长一些。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蒙元也没有将汉人看作是自己人。 所以董书恒不会再次犯这样的错误。 复兴军统治的地方一定是要推行华夏的文化的,一定是要以汉人为主要的人口组成的。 满清的所谓“康乾盛世”为董叔恒留下了庞大的人口基数。 区区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都能够人华夏的人口翻上好几倍,达到历史之最。 董书恒相信在拥有了移民福利政策,在过上了温饱的生活之后,华夏一定会为他提供更多的人口资源。 董书恒的整个大计划能否圆满实现,二十年内必然见分晓。 因为二十年后新生的一代即将成长起来。 …… 在得知道国内派遣的援军之后,英印殖民当局现在全面转入防御阶段。 石达开依然在巩固自己的根据地。 英国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也被复兴军传到了石达开的耳中。 考虑到敌人的兵力。石达开也对手下进行了的扩编。 原本的四大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营扩建为四大军团,每个军团都将达到两万人。 这八万人将是太平圣军的主力野战部队。 另外,在后方,太平圣军采用了全民皆兵的形式。 组建了一只十万人的后备兵队伍。这其中也吸收了很多当地的阿萨姆人青壮。 石达开给出了很优厚的条件,家中出一人为后备兵者赐两名印度贱民以及五十亩地。 那些正规圣兵的奖励就更加的丰厚了。除了圣王赏赐的每人四个印度贱民以及两百亩土地以外。 这些人还可以将战场上缴获的人口和财物留下一部分。 他的战功还能够另外兑换土地。 太平圣军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军功制度。以鼓励圣兵们英勇作战。 石达开吸取了洪秀全失败的教训,对底层的圣兵非常厚待。 家中有印度贱民负责种地干活,这些人就能够放心地到圣军之中服役,而不用担心家中人的生活。 这些后备兵平时除了训练就是看管那些印度贱民劳动。 其中的产出就是圣国的收入来源,这部分产出主要为了满足圣国治下军民的生活需要。 石达开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从的印度恒河地区的扫荡所得。 据说,陈玉成在恒河地区的一个印度人的神庙之中光黄金就发现了几十万两。 大家都没有想到印度地区藏着那么多的财富。 这一点英国人就做的不够专业,他们殖民印度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发现这些黄金。 这次事情让陈玉成的手下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占领了像样的神庙就一定要挖地三尺。 不过这也让当地人对太平圣军的反抗更加的激烈。 当然,这些反抗根本就被太平圣军的无视。因为反抗只会换来更加残酷的镇压。 反正陈玉成就没准备占领当地。他们到这里就是为了掠夺。 现在,这些印度人才发现,原来英国人还是比较温和的。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份,印度的雨季即将到来。 到那个时候,陈玉成就必须要退回去。 石达开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即使是拥有这么多的金银,他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 因为他的钱都是在复兴军那里花掉了,而不是花在阿萨姆地区。 阿萨姆那么点地方,生产的东西本来就有限。 石达开在当地就是想花钱也花不出去。 …… 加尔各答总督府。 “布朗将军,征募仆从军的工作的完成的怎么样了?”印度总督拉姆齐向殖民地的陆军总司令布朗勋爵询问道。 “十万的仆从军已经秘密从各地开始向加尔各答地区聚集。只是现在恒河沿线的道路有很多的叛军在活动。所以我们准备用海军从孟买将这些仆从军给运到加尔各答。”布朗说道。 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