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〇六章 杨齐会面 (第1/2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 本州岛,京都城,法隆寺。 齐彬在一间收拾整齐的房间内见到了杨洋。 这里原来是天皇的行在。 不过现在整个扶桑已经没有天皇。齐彬早就已经宣布天皇一族绝祀。 虽然后来又冒出来几个所谓的天皇一族,但是这些人只要冒出来,就会被以假冒天皇的罪名处死。 现在的齐彬更像是扶桑的天皇。 大小几十个藩国都要接受他的领导。 在他的手中更是有大片的直辖土地。 复兴军长年有一个师驻守在这里,另外还有一支由都护府直辖的扶桑本土兵。 在本州岛的北方,那些保皇派的乱军到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消灭。 几乎每年都要消失一两个藩国。 那些流离失所的扶桑人全部被齐彬打包送到了加华、东华还有南华等地,成为重要的底层劳动力来源,成为了建设华人新大陆的一员。 但是这样,反倒是让扶桑人的生活改善了。 那些平民现在可以吃到南洋运来的大米。可以买到廉价的工业品。 有钱人更是可以享受到北海送来的丰富鱼获。 扶桑人的物质生活从来没有这么丰富过。 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只是没有天皇,没有自己的国家,成为大华夏圈的一部分。 齐彬对此很满意。 他除了继续推进自己制定的温水煮青蛙式的“削藩”政策以外,其实也没有其他的事情。 大小的政事都有下面的行政官员帮他做好。 齐彬做官非常谨慎,尤其是在扶桑大都护这样一个敏感的岗位上,而且他本人又是一个扶桑人。 他甚至都从来都不回萨摩去。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会定期来查他,他也都会全力配合。 他在复兴军的高层官员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几乎没有什么人缘。 齐彬手下的都护府官员大部分都是国内委派的。 扶桑本地人要是在都护府任职,也必须要到本土去培训一番才行。 他就像是董书恒手下一条忠犬,忠实地将董书恒的意图贯彻下去。 随着各个藩国权力被削弱,有一天都护府能去管辖到全部四岛之地。 现在是三岛之地了。 因为北方虾夷岛成了国家保留地。 就在刚刚年会上,董书恒推动制定了一个国家保留地法桉。 将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定位国家保留地。 这些保留地内不允许破坏里面的动植物,不开展任何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当然包括不能砍树。 里面原本生活的人口也要大量迁出。 只保留少量的原住民作为看护人员。 这可不是什么国家公园,因为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公园有这么大。 第一批保留地的名单都已经出来了。 包括了复兴军在远东和极北地区的大量地区,这些地方的面积很大,随便一块地方拿出来的能够抵得上一个国家了。 虾夷岛就是第一批的保留地。 因为这个原因,原本生活在那里的扶桑人都要迁走。 这些人自然是加入到了移民的大军之中。 有些早期加入东华、加华的人已经过上不错的生活。 他们通过电报和信件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状况的改善告诉了国内的亲戚。 这让扶桑境内愿意移民,或者是出去做劳工的人大为增加。 那些大名自然不想自己手下的平民都跑掉,那样的话他们还去剥削谁啊。 人少了,剩下的人你要是剥削严重的话,人家也不愿意干。 如此这般,这些大名的情况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有些大名开始暗中阻止自己境内的百姓流出。 但是等待他们的将是都护府的严厉惩罚。 齐彬早就防着他们这样,在扶桑都护府成立的时候就跟他们订立了盟约。 按照约定这种行为要受到处罚。 轻一点的要没收他们一部分的藩属国国土。 严重一些的,这个大名可能直接被废黜。 齐彬在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处理这些大名丝毫不会手软。 那些扶桑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活该。 扶桑人就是这样,畏惧强权,有服从意识。 现在除了那些涉及到藩属国的大事。 齐彬一般不过问其他的事情。 他更多的时间放在做学问上。 齐彬喜欢研究阳明心学。这跟心学在扶桑本就流行有关,跟齐彬本人的性格也有关系。 因为研究心学的原因,他喜欢去寺庙去跟那些和尚一起参禅。 最近法隆寺来了一个本土高僧,齐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因为这里偏僻安静,所以他选择在这里会见杨洋。 杨洋是第一次见到齐彬。 齐彬的样子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整个人非常消瘦,但是他的眼睛非常有精神。 似乎他全身的精气神都汇集到了这双眼睛之上。 杨洋以前也听说过一些有关齐彬的故事。 这个人原本还是萨摩藩的藩主,率先在自己的藩国内学习西洋人进行改革。 修建工厂、创建学校,改革内部制度,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事情。 但是最后因为琉球的事情跟复兴军交恶。 在被复兴军打败之后,其本人被复兴军俘虏。 最后不知道为何又成为总统手下的一员干将。 董书恒一开始就将他放到了最重要的岗位上去。 而且还是地方一级大员。 而且这个岛津齐彬也改名齐彬,以齐为姓,以彬为名,以华夏人自居。 扶桑大都护府可以说就是他一手建起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老说,就是他灭了扶桑的社稷。 这样的人,旁人是很难理解的。 不过杨洋知道这个人的话在董书恒面前是很有分量的。 杨洋还知道董书恒身边的生活秘书就是此人的女儿。 杨洋在打量着齐彬,齐彬也想参透眼前这个汉人。 杨洋做的这个事情,在大华夏圈内部并不算是什么秘密。 虽然不见于明面上,没有董书恒的授权,哪个报纸都不敢报道。 但是通过一些有心人的传播,早就已经在高层传开了。 齐彬试着想过董书恒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他得出的结论是董书恒不排斥此事儿。 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