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二宋寻法_第二十回 尽忠报国心上刀 忍忍忍忍忍忍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回 尽忠报国心上刀 忍忍忍忍忍忍忍 (第4/6页)

岳飞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李成得到支持,欲夺回襄阳府,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反扑,又遭大败。金将刘合孛堇领军与李成会合,集结于邓州附近,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家军北上。岳飞遣王贵等由光化路,张宪等由横林路,前去掩杀。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出奇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七月十七日,岳飞军攻取邓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一场血战,邓城终被攻克。斩杀金、伪军无算。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

    (1135年,32岁)平定杨么叛乱: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么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193],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194]。。”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1136年,33岁)二次北伐收复商、虢等州: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岳飞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为母丧痛苦过甚,旧染畏光、刺痛的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令诸大将“先图自守,以致其师,而后乘机击之”。但岳飞还是决定按既定计划进军,于七月出师北伐。收复商、虢等州后,岳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

    (1136年,33岁)三次北伐,打退伪齐、金进攻: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使伪齐刘豫大为震惊。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赵构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岳飞目疾未愈,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岳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佑等已多次打退敌军进攻。岳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王贵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王贵、董先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1137年,34岁)为打消赵构顾虑,不再提及迎还“二圣”,而含在天眷中。因立储,君臣嫌隙:

    《乞出师札子》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此时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时年30岁,还想着能自己亲生一个。

    《青宫译语》:二王(粘罕、斡离不)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靖康稗史》:“康王(即赵构,后来的宋高宗)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宋史》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王继先):建炎四年(1129年),给事中富直柔奏:“继先以杂流易前班,则自此转行无碍,深恐将帅解体。”帝曰:“朕顷冒海气,继先诊视有奇效。可特书读。”直柔再驳,命乃寝。既而特授荣州防御使。

    (海气:可能指风湿。或者隐藏了下面的壮阳术)。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起绍兴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壬辰(1161年),,尽八月十三日癸丑。王家继先为人jianian黠喜诌佞善亵狎自建炎以医药得幸尝劝上服仙灵脾议者谓仙灵脾者亦名yin羊藿虽强阳然久服令人精清按方论精清者不成子继先独不以为然。

    )

    (1139年,36岁)赵构、秦桧不顾众议,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南宋与金第一次和议:

    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宫。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此时南宋行都却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由前线重镇建康迁至江南的临安。赵构为“屈己求和”,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赵构都置之不理。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