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林斯曼的修理厂 (第2/2页)
了,指着身后的车间大笑道:“你已经看见了,这就是惊喜,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 “博士,您能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吗?” “天啦,我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总之,这一切都是被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逼出来的。我们争取不到政府委托研发项目订单,也接不到西德公司委托研发订单,只能提供一些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是的,”丹尼尔接过话茬,不无得意地解释道:“章,你交给我的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实验室有足够外来委托研发订单,好通过年底的科研部评审,我们绞尽脑汁想尽所有办法,终于想出这个搞售后服务的点子。 当然,对外不能叫售后服务,而是升级改造研发项目。不谦虚的,在总部同事和博士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成为前东德产品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售后服务商。业务遍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所有前华约国家,连社会主义苏联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之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德再怎么也是确确实实的世界10大工业国之一。 机械制造业,电机、电子和仪器制造业和电子工业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首屈一指,连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仍采购他们的产品。 政府垮台,厂长下台,前统一社会党党员就像罪犯,全部靠边站,让前东德的国有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厂都关门了,自然不会给之前销售出去的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章程恍然大悟,不禁笑问道:“博士,您和您的朋友们都提供哪方面的服务?” 克林斯曼博士是越活越年轻,起话来精神奕奕,眉飞色舞,“提供哪方面服务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订单,有客户满意度,这也是评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进展非常顺利,截止昨天下午共接到一百二十八个升级改造订单,客户非常满意,我想科研部那些家伙应该挑不出什么刺儿。” “具体怎么cao作的?” “总裁先生注册了一个公司,然后按照统一社会党政府商业协调委员会和工业部的出口记录,以柏林工业总公司的名义跟他们联系。接下来的事情不是很光彩,但非常有必要,我们声称将全面接手工业部下属的一百八十四个工厂的售后服务,事实证明客户也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 章程乐了,回头笑道:“总裁先生,很不错的创意。” 丹尼尔装出一副郑重其事地样子,大言不惭地:“不管东德产品还是西德产品,现在都是德国产品,作为一家在德国注册的德国公司,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这一不可推卸的义务。”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章程微微点了下头,又问道:“博士,怎么不请您外面那些朋友进来坐坐?” 克林斯曼博士回头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道:“他们嫌里面吵,而且他们也不是实验室人员,只有需要的时候才跟他们签订借用工协议,让他们代表实验室去客户那儿提供服务。” 借用工就是临时工,章程被雷到了,暗想让科学院院士当临时工,也就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家伙干得出来。 看着他目瞪口呆的样子,克林斯曼博士一脸严肃地:“他们不是为了钱,只是想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也从未想过要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只是预算太紧张了,只能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丹尼尔生怕他脑袋一热,又招一大帮人进来,呵呵笑道:“反正他们在柏林也无所事事,这样挺好。” 作为一个搞研究的人,章程能想象得出他们获得一份临时工作,再次成为实验室研发人员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哪怕是短暂的,哪怕要他们从事的根本不是研发工作。 正如博士所,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尊重。 他们可敬、可悲、可伶、可叹,同时也很幸运,因为他们是德国人。尽管失去尊严和工作,但至少有养老金、有社会福利保障,只要不挥霍浪费,一样衣食无忧。 相比之下,wg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没他们这么幸运了。被打成臭老九、被关进牛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连生存都成问题,何谈尊严和工作? 章程暗叹了一口气,面无表情地:“博士,中东那边有个新项目,可能需要从您这抽调一些人手,这里不是话的地方,我们去楼上谈。”(未完待续。。) ps:求订阅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