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出兵秭归 (第2/2页)
“咱们的兵力远远没有关羽军巅峰时期强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反攻荆州,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廖化能感觉的到,申耽已经很努力的在考虑措辞,避免让刘封感受到敌意。 申耽的立场和孟达差不多,观点也不会差太远。 虽然曾在酒宴上表态愿意出兵,但是,真到作战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不那么坚定了。 申耽也有私心,他已经是征北将军了,就算立功了,也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可是,一旦兵败了,说不定会承担连带责任。 而且,刘封和孟达不是本地人,一旦兵败,他们两个人可以丢弃上庸逃回蜀地。 申耽不一样,他的根基在上庸,家人和财产都没处转移,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更关心上庸的安危。 刘封的脸上露出不悦神色。 申耽自然也不想得罪刘封,刘封毕竟是刘备的儿子,还是上庸地区的最高统帅。 申耽话锋一转,“少将军说的也很有道理,吕蒙军兵马疲惫,我军士气高昂,完全可以进行一次有限度的进攻。” “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戒,避免深入荆州,就可以在让吕蒙充分见识我上庸兵军威的基础上,避免遭到曹军偷袭。” “咱们上庸兵不仅救回了关将军,还给吕蒙军带来了边防压力,在主公面前也可以有个交代。” 看着申耽,廖化心中暗骂了声老狐狸,对方完全是在和稀泥。 听完申耽的话,孟达大概也明白这名三号人物靠不住了,目光又在其他上庸兵将领中打量了起来。 大多数的将领没有表示意见,一些年轻将领不仅支持上庸兵,而且,愿意担当全军先锋作战。 上庸的将领靠不住,孟达又将目光看向了关羽军将领。 廖化有过前世经历,当然知道孟达不是个好东西。 孟达不仅背叛了蜀汉,为徐晃引路,成为了曹魏的帮凶,而且,孟达还在魏文帝曹丕死后反叛魏国,试图重新投靠蜀汉。 对孟达这种不忠不义的人,廖化不可能有好印象。 但是,孟达的观点明显比刘封靠谱。 廖化准备帮孟达一把,他不是申耽,不会和稀泥。 廖化:“少将军,孟达将军说的在理,现在确实不是出兵讨贼的好时机,希望少将军能够三思。” 刘封还记得廖化,知道廖化是关羽军将领。 听过廖化的反对意见之后,刘封立即进行驳斥。 “廖将军,你们是不是让吕蒙吓破胆子了,你没胆子不要紧,会有胆子大的人上前线。” “这样吧,你的人负责押运粮草,咱们在秭归城里见。” 廖化也没有料到,刘封对自己的敌意这么大。 自己只表示出一个看法,还没有说出理由,刘封就把自己定性成了畏敌避战。 如果自己真的怕吕蒙军,那么,自己不可能在刚到粉水的时候,和赵累提出渡河作战的建议。 如果廖化真的想自保,那更不会在多次作战中亲自带兵冲杀在一线。 为了不影响将士们的团结,给主帅留个面子,廖化没有当众反驳,但他不适合继续提建议。 连廖化都说服不了刘封,其他的关羽军将领更不愿开口说话。 就这样,出兵的决定迅速通过,刘封给全军将士准备了半天时间,军议之后,黄昏就要出兵。 刘封以大军出动,后方需要有大将负责为由,留下了孟达守城。 但是,孟达还是得派出部队,随同刘封作战,听刘封的指挥。 廖化也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负责后勤。 军议结束之后,刘封第一个离开,随后,众将分头离开。 由于军务紧急,众人也没有闲聊的心,行动很迅速。 孟达却拦住了廖化,“元俭,会上的事情,我很感谢,少将军并不是故意不给你面子,你别往心里去,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廖化眉毛一挑,孟达似乎打听过自己,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防备这个人。 “孟将军言重了,都是为了公事,个人得失不算什么。” 孟达握住了廖化的手,“我的外甥李贤会带兵跟随少将军同行,孩子年轻,希望元俭你能多帮衬帮衬。” “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我的人必然会支持将军。” 孟达的话似乎蕴含着深意,廖化倒也没细究。 拱拱手向孟达道谢之后,廖化加快速度离开。 后勤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如果可以选择,廖化宁愿带兵上阵杀敌。 刘封的命令太急了,时间有限,廖化不想有任何耽搁。 大军进攻秭归,漫长的补给线会带来极大压力。 作战需要出动多少兵力,部队需要调集多少粮草,廖化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