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2、开始下山  (第1/2页)
    睡到子夜,廖化醒了过来。    此时的天色很黑,山里隐约能响起野兽的声音。    廖化并不是最早醒过来的将士,此时的驻地很热闹,大批接到作战任务的队伍,都在朝着前线出发。    廖化同样没有浪费时间,立即派人集合将士们。    除了那五十名跟随廖化行动的士兵,一些与行动无关的士兵也加入了队列。    现场集合了大批士兵。    小部分士兵找错了队伍,立即离开,更多的将士却留下了,想跟廖化下山。    这些人里,不仅有一些陌生面孔,还有几名白天主动脱离队伍的士兵。    廖化当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了这些人。    自己根本没有透露行动目的,这些人加入队伍的目的,同样不是为了救关平。    愿意跟随自己下山,最大的可能,是被利益打动。    出征的将士们必然已经和亲友们告别了,廖化说的话也一定传达到了军队中。    廖化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既然他提到会感谢,那么承诺一定会兑现,而且,这份感谢一定很有分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重新回头的士兵,很可能是冲着这份感谢。    廖化没有接纳这些士兵,特别是那些离队过的士兵,被廖化婉言谢绝了。    人总会面临各种选择,也常常会迟疑,犹豫不能证明性格有问题,但是,廖化不能冒险。    那些新赶到,请求参军的士兵,廖化同样不敢使用。    自己的队伍,终究是苏由先选过一遍,士兵大多知根知底,这些新赶到的人,终究不明底细,使用起来有风险。    驱赶了所有闲杂人员,现场只剩下52人。    所有人都手持短刀,穿着常服,做好了下山准备。    大部分人装扮成村民,背着包袱,包袱里都是粮食。    就连廖化也不例外。    为了让自己的弓箭不那么显眼,廖化打扮成猎户。    集合队伍后,将士们借着月光,朝着阮村方向行动,一路上惊动了不少飞鸟。    到达阮村外的时候,已经是寅时六刻。    距离天亮没剩下多少时间了。    此时山里山外一片静悄悄,完全没有大战前的痕迹。    在这里,廖化和那些提前下山侦察的斥候碰头了。    斥候表示,吕蒙军在村外部署了大量的斥候,他们没有办法在敌人发觉之前,赶到阮村。    既然没有办法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那么,廖化就不准备当那只出头鸟。    至少,阮村被廖化军进攻的消息,不能作为第一份战报,送到陆逊面前。    将士们连夜行军,比较疲劳,廖化命令将士们就地休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黑暗中出现了亮光,卯时到了。    廖化依稀能听到喊杀声响起了。    很显然,苏由也听到了声音,向廖化请战。    但是,廖化阻止了这员部将,命令将士们继续等待。    喊杀声越来越响,逐渐形成规模。    廖化判断大多数部队开始进行袭扰战的时候,天色已经微微亮,大约是卯时二刻。    廖化不想当出头鸟,但他也不能等友军撤回熊山后再进攻。    感觉时机成熟,廖化命令将士们集合,发起进攻。    将士们的进攻立即被敌人察觉,吕蒙军依托地形进行阻击。    然而,吕蒙军人数太少,廖化麾下的将士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除了个别士兵受伤之外,大军无人伤亡,顺利杀进村里。    守村的吕蒙军迅速溃败,朝着南方逃窜。    进入村庄之后,将士们没有丝毫休整,按照原计划,廖化和苏由开始分兵,两人约定在巴东城东门外的村庄集合。    在吕蒙军杀回阮村之前,两支军队分头南下。    南下的过程中,廖化一行遭遇了多支驰援前线的吕蒙军。    吕蒙军并没有对廖化这支‘平民’队伍怀有足够的戒心。    大多数情况,都是一名吕蒙军士兵进行简单询问,廖化推说自己是南迁的村民,就蒙混过关了。    但是,整个南下过程倒也不全是一番风顺,最危险的时候,廖化的手已经摸到刀柄,险些就要下令动手。    但是,廖化的运气不错,盘问的吕蒙军士兵被自己的军官喊走,廖化省了麻烦,那名士兵也保住了性命。    为了躲开吕蒙军,队伍不敢停留,即使过了午时,将士们也没有就餐。    距离巴东城越近,遭遇的吕蒙军数量越少,到了后期,已经没有人再盘问廖化等人的行踪。    廖化这才下令停止行军,将士们涌入一个路边的酒馆,开始用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