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七章 肃省之行 (一) (第2/2页)
一进北方,空气就变得干燥。 他的第一站是大汤山。 小汤山是颤音的代理乡镇,大汤山是他们的。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穷乡僻壤,两边是山丘,只有中间一条长长的峡谷平原带。 若是南方,这种地方肯定是不会住人的,一到暴雨集结,大水泥石流肯定会把这里夷为平地。 但是这里不会。 这里少水! 这里的山丘是那种荒山,即便长了草,也是那种耐旱的草。 树木也是林林散散的小树苗,长不高。 因为这一次,他跟秦椒下来,谁都不知道,只带了两个保镖。 大汤山的进口,原本是单车道。 现在却变成了宽阔的四车道。 放眼望去,绿树成荫。 季节限制,这是第一批树苗,也是最后一批。 必须赶在入冬之前,让这些树苗成活。 楼小房让盘古调出之前的图片,“不错,这些人用心了。” 入口处栽种了十万株竹松,看到这些绿色,心情都好了许多。 道路两边每隔开三十米就有路灯。 路两边还栽种了四季梅,四季都开花! 一路往里走,很快就来到了大汤山第一站,这里也是起点站,虽然主体还在建设,但是已经不影响运转了。 外面密密麻麻的停满了车。 放眼望去,不少于千辆。 磁悬浮公交十分整齐的停靠在那里。 因为害怕游客担心,虽然是无人驾驶汽车,但还是配备了司机。 “老公,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个荒芜的地方。”秦椒一边看着站点之前的样子,在跟现在的样子对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这个站点叫做首山站,村落一共有三百户。 都是从附近迁移过来的。 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洋楼,还附带了一个院子。 这是锦鲤集团和当地有关部门联合合作,以地换地。 什么意思? 他们之前的地换成现在的地,那些空置的地,租赁给锦鲤集团种植各种作物,同时给这些农户保留十分之一的分红。 同时需要他们去维护这些作物,每个月有上面和锦鲤集团的补贴,大概也有一千二左右。 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四。 这笔钱,是意外之财,足够给家庭添置几个家电了。 但是计划始终流于书面,不亲自下来看看,楼小房不放心。 他让保镖别跟着自己,然后带着秦椒敲响了农户家的门。 因为带着口罩墨镜,也不怕他们会认出自己来。 找了一个老两口办的农家乐。 实际上这里很大一部分人家都是农家乐,都是自家办的。 生意还挺不错的。 楼小房下了高铁,还真有些饿了。 “大娘,给我们上你们这里的拿手菜。” “好,你稍等。” 大娘笑眯眯的点点头,很快,三荤一素,外加一汤就好了。 “这是自家酿的米酒,度数很低,不醉人,免费赠送的。”大娘提留着一个小茶壶走出来。 楼小房愣了愣,想起了小时候过年喝酒,家中的长辈就是用茶壶装烫好的水酒,入口纯绵,但是一碗下去,醉的你东南西北都不分。 “谢谢大娘。” 楼小房给秦椒倒了一杯,甜甜的,还真是没有太多酒味,不醉人更不上头。 “好喝!”秦椒眼睛都眯了起来。 楼小房笑着将秦椒散落的发丝绑好,“你看你,头发都掉进碗里了。” 秦椒吐了吐舌,米酒很甜,甜进了心里。 菜分量也很足,味道也不错,家常菜炒的很地道。 一边吃饭,楼小房跟大娘攀谈,“大娘,你们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迁过来的吧?” “是啊,以前我们家住在半山腰,只有一条土路上下,我平常都不愿意出门,好在旁边就是菜园子,自己种一些蔬菜,倒也自在,你们现在吃的蔬菜就是我们自家种的,放心,都没有打药的。” 楼小房点点头,难怪蔬菜入口甘甜。 “我听说,你们这边迁下来,不仅给了地,还帮忙做房子,还给钱是吗?” “可不是吗?” 大娘笑着道:“现在政策好啊,国家心系咱们老百姓,之前我家太偏了,娃儿到了成家的年纪,媒婆都不愿意上门,说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现在不一样了!” “我家娃子前不久跟隔壁村的女娃子订了婚,年底就要结婚了。” 说起自己的孩子,大娘笑眯了眼睛,“以前我们这里可是穷嘎达,苍蝇都不愿意落这里,现在可不一样咯,十里八乡的有关系的都削尖了脑袋往这边钻,因为政策还没到他们那边,他们甚至宁愿放弃补偿也要过来,就为了来这边讨一个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