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章:徐永宁在山东 (第2/2页)
会主流思想,不搞叛逆。 但朱见济对此是不满意的—— 孔家最好的也就是孔夫子这位“圣人”了,可人亲口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哪里有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打着他的招牌,享受荣华富贵的? 后世君主为了笼络儒家的士大夫们,为了借用他们的口来向底层百姓宣扬自己的“仁德”,把孔家当成了玉玺一般的存在,最后还真把人捧的飘飘然,以为自己是世间独一份了。 可在此之前,阿剌知院拿着玉玺都没能诱惑到自己,一个腐朽落后的孔家又算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眼下时机还没有成熟,朱见济早就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了! 上层建筑,终究是被当时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有些问题,也不应该让上位者主动提出来。 “给定国公回话,让他别在山东惹事。”朱见济扣着腰带上的玉饰,心里想着后世关于孔家的风评,“起码让他别把自己扔到人前去!” 从考成法到商税的征收,朱见济是知道有些士大夫对自己不满的。 但因为他是皇太子,是被皇帝多次强调的“国之副君”,这群人不敢对着自己直接开炮,可攻击一下朱见济的身边人是能够的。 徐永宁的豪侠之气跟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完全可以让士大夫们肆意的炮轰。 所以徐永宁不能像在南京那样,直接上台表演。 “孔家繁衍到现在,听说族人已经有不少了……家大业大,总有矛盾!让他们自己去闹,最好能闹腾的大一点,把狗尾巴漏到众目睽睽之下,到时候自有王法来收拾他们!” 只要能断定是孔家先犯错,而且能像太上皇的saocao作那样,宣扬到百姓听了都能回家洗耳朵的那种地步,那朝廷再去处置,还能给自己赚一个“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名声。 做人, 要善用舆论。 在武力无人抗衡的情况下,再掌握了舆论,那给人喂屎,他都能觉得是香的。 朱见济如此告诉那名锦衣卫。 后者应声而去,小跑着出东宫的时候,腰间的雁翎刀还跟飞鱼服拍在一起,响起了令人愉悦的声音。 其实在曲阜待久了的人,谁不知道“衍圣公”的威名? —————— “太子当真这么说?” 山东某家客栈里面,隐藏身份走爽文路线的徐永宁拍案而起,眉头凝结。 在他的身边,坐着两个容貌娇美的少女,正是在书信里,被徐永宁提到过的,被jianianyin的乐妇的女儿。 能够生出她们这般的容貌,想来父母也是出了很多力的,可以想象那位乐妇是何等娇美。 而封建时代的女性结婚生子早,所以对方即便生了两个,也正处于女性风韵十足的年纪,再加上世代钻研乐曲,身上自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更添风采。 所以能够引得孔家此时的家主孔彦缙老而弥坚,做了次曹cao。 那位乐妇虽然出身于太祖钦定的贱籍,但却是有两分傲骨在身上,不堪受辱后便找了个机会跳井自尽,临死前还痛骂孔家不做人,不配做什么衍圣公的话。 这让孔彦缙气得要死。 他不仅命人鞭尸,还要去抓捕乐妇的亲人。 这两位少女的父亲费劲辛苦,掏空了积蓄,才拖人脉将女儿暂时性的推出伸过来的魔爪,可惜作为贱户出身,她们的行动都是有专门的人监管的,加上其他人也不敢得罪衍圣公,便还是让孔家人追了上来。 好在徐永宁英雄救美,歪嘴龙王的身份一摆出来,便使得八方朝拜,诸邪退避。 徐永宁本以为,像衍圣公这种作恶多端的家伙,在有自己主持公道后,是能够被处理的。 结果曲阜的县令是孔家人,济宁州的知州是孔家门徒,完全是一丘之貉,让孔彦缙那个五十多岁还要抢人老婆的老畜生毫发无伤。 告诉了小太子,却是被转答了这样的话。 这让徐永宁感觉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