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追查 (第1/2页)
随着那当着朝堂上文武百官面的一声“啐”响起,新的开关被摁下。 “臣,请追查曲阜孔氏一族欺君罔上之罪!” 都察院管事的老大徐有贞站了出来,语气极为愤慨,好像真的是在为大明皇家受到的这样的欺骗而生气。 其实,也值得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儒家士人如此作态。 因为他们学的是孔孟之道,可现在呢? 孔家自己都抱着蒙元的旧日回忆不放,连“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明朝都不放在眼里。 孔彦缙还有那般言语! 当着这堆黑料的面,当着全天下人的面,他们都不能替孔家说话。 考验士大夫们站队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时候到了! 既然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那么现在孔家自己犯了捅破天的错误, 士大夫们是跟着大明皇家走,还是跟着衍圣公走? “若是不能治孔家之罪,那君父何在?圣人教诲何在?” 徐有贞动情至极,红着眼眶含泪磕头,恨不得替皇帝手刃了孔家那群大逆不道的家伙。 他磕头的声音很大,并且言辞恳切。 然后有人也站了出来,跟徐有贞一起跪着,请求皇帝处罚孔家。 这个人,是李贤。 徐有贞偷偷瞄了他一眼,有点生气他来跟自己抢活干—— 王竑不在京城,那么他老徐就是都察院的老大,身份高贵。 如果他能把给皇帝递一把梯子,解决孔家这个烦心事,那好处必然是大大滴! 毕竟都察院长官表态支持,其实就已经帮皇帝带来了一片的支持力量。 自打改名的事儿被小太子一口说破,虽然后者讲了不会追究他的旧事,但徐有贞心里还是有点小紧张的。 治水的功劳,只能证明他对大明朝是个有用的工具人,但他对皇帝呢? 工具人到处都是,他还是有可能被皇帝一脚踢开,就像当年于谦几句话让徐有贞颜面扫地,连家门都不敢出去一样。 所以徐有贞觉得,他必须找机会向皇帝和太子证明他对于君主,同样的有用! 国家和君王,是不一样的。 徐有贞安分的发挥才能治水不搞事,那的确可能保证他的身后名好听一些。 这是在帮国家变得更好。 可老徐不在乎这东西! 他要自己活着的时候,就享受到位高权重的快乐! 也许是学了太多的东西,拥有一些理科思维的徐有贞根本不看重什么青史流芳,人死了就是死了。 他很乐于追求权力,并且胆小怕事,极度符合他本人的长相。 这次表态,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孔家这样的嚣张之下,衍圣公肯定要出事! 可皇帝不能自己把这话说出来,毕竟在此前,是皇家一直把衍圣公当宝贝供着的,是统治者把孔家人给宠坏了的。 这话,只能让手下来讲! 徐有贞把握住了机会, 他冲了上去! 然后李贤就出来了。 装的比他还真诚,还动感,还他妈盗窃他的台词! 于是为了争取第一功劳,徐有贞继续磕头,“孔彦缙之徒死有余辜,孔家在曲阜盘踞多年,想来更有恶事,请陛下派专人再去曲阜彻查,以将余祸铲除!” “山东官员也有知情不报者,臣请连坐!” 李贤更是过分,踩上了另一根政治红线,“当年建文帝曾为孔家赐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这八个字辈。如今查抄其家庙,未见我大明先帝赏赐,却仍旧沿用这种辈分行序,可见孔家心中,认得蒙元,认得建文,却认不得我太祖太宗。” 这个就很过分了。 大明朝从太宗之后,关于建文帝的问题一直是个雷点。 要不然朱见济在文华殿上第一课的时候,用这一点来收服胡瀅了。 现在李贤说,孔家对大明诸帝,就认一个建文,自然意味深长。 虽然在明面上,太宗还是个“爱护侄子”的好叔叔,起码史书都记载成了这样。 可现实呢? “建文”这个年号都被抹除了,建文帝的几个儿子现在还在凤阳关着,连牛马都不认得呢! 你跟我说孔家不走寻常路,就爱玩刺激的? 那他们的罪,就更大了! …… 朱见济真没想到,在这方面他俩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