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修路是基础工程 (第2/2页)
还让工部组建了一支“公交车队”,每天都要两匹马拉着三个四轮车厢,来往于京城和周围几个较大的聚集区之间。 百姓只需要花费一文钱,就能在车上蹭个位子,进而省下赶集的脚程。 这个行动让工部不解,心想自己这个部门本来就够穷了,怎么还要多出一笔开支。 一人一文钱的价,得赚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一匹马啊! 好在“公交车队”被百姓迅速接受,工部这个在民间长期没什么名声的部门由此得到了宣传,大大刷了一把存在感。 这样的结果,也算填补了工部官吏心中的落差。 他们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啊, 有点良心的,对于百姓的称赞还是很受用的! 而交通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不只限于缩减了出行时间。 像公交车队,需要人驾驶吧? 每个站点都需要人管理,补充草料或者更换马匹吧? 而路上来往的人一多,张三在旁边摆个摊子挣点钱,也是可以的吧? 摊子摆出来之后,为了维持秩序,那么朝廷是不是需要再派出一些类似于城管的小吏进行管理? …… 这就为京城周边的人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 在古代,经济的繁荣很多时候都局限在城镇之中,受困于环境、路线等等原因的乡下农村,是很少听说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朱见济在主持农会推广事宜中,甚至还发现了几个小村子一直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过着吃口饭不饿死的日子。 这让他非常感慨。 好在过了三年,他总算撬动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青哥儿。” 景泰帝欣赏完了祖宗为他打下的江山,怀着对建设盛世的豪情壮志回到车座上,突然说道,“之前内阁王文等人,上了一封奏疏,说是要改土归流……” “我一猜就知道,这是你在背后鼓动的!” 景泰帝摸着自己的小胡子,“为父看后,还想着山高路远,难以做到这件事,可现在来城外逛了逛,却是知道你的底气何在了。” 水泥, 这种可以速成,成本又不高的修路材料简直太好用了! 只要把水泥路修到南边,那朝廷投放大军和传达政令的时间可以得到极大的缩减。 到那个时候,什么山高皇帝远? 只要地方上的土司敢玩这一套,自然有皇帝一声令下,召唤出十万大军到他家门口,给尊贵的土司老爷修个狗窝! 景泰帝笑得有点得意,对自己猜到了儿子的计划非常高兴。 朱见济也趁机吹捧起了好爸爸。 反正景泰帝刚刚病愈,当然是需要顺着点意,让他舒心的。 不过朱见济觉得,自己这样的安排,也不算太难猜。 只要有点地方执政经验的,基本都能意识到“交通便利”是个多厉害的增幅。 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著名的城市,因为这个增幅而崛起。 只是想要把这个条件刷出来,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便是一大考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历朝历代都在开凿蜀道,可蜀中如今,不也还是很封闭吗? 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实行羁縻政策和土司自治管理的原因。 大好河山基本都成汉人地盘了,少数民族的同胞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挤到了崎岖地带,不仅“穷山恶水出刁民”,还很难与外界交流。 朝廷实在是掏不出那么大的本钱去那些地方修路。 到了大明,南方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修路的基础,再加上水泥,还有镇压过南方叛乱多次的数万精军在,朱见济觉得,到了给南方带去新时代风潮的时候。 老朱家的光辉, 需要普照到大明所有的角落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