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皇帝对西域有想法 (第1/2页)
“把这些人都关起来吧,以后有情况,还要他们来当翻译呢!” 李继业在马欢的建议之下,抓了几个还活着的俘虏,给他们带上镣铐后塞进了船舱之中。 马欢自己在没下海的时间里,通过往来于各国的海商又学了日本、朝鲜等国的语言。 但这次船队规模如此庞大,再多的翻译都是不够用的。 更何况其中还有不少是第一次下海远洋的商队,一伙人里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出来一个说日本话顺溜的议员。 所以翻译是缺少的。 俘虏里面有一些汉人和倭寇,倒是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到了日本以后,先递交国书,看看那地方的人如何应对。” “我天朝大国讲究礼节,自然不能与蛮夷相提并论。” 做生意,当然要和和气气。 当然,如果他们来硬的,大明也会利索的选择跟对方击剑的。 李继业听马欢如此说话,眉头一皱,“我在出发之前被陛下召见过,听说此时日本国主并非真正的掌权之人,而是由幕府将军把持朝政。” “幕府将军之下,则是犹如我中华春秋之时,各有诸侯割据,礼崩乐坏……” “我等若是想尽快收成,何不去掉递交国书这一麻烦?直接和地方诸侯往来即可。” 反正他们出来是卖军火的,目标对方都是那些日本大名嘛! 马欢对他呵呵一笑,“我等是以臣子的身份出往各国的,岂能略过其国主?” “而且将军话里有误——我等只是奉命出使,以传新皇登基的消息于各藩国,普天同庆。” “一到日本,国书递交,再见到地方势力混乱,我等正好又有装备可以支援,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嘛?” 卖军火这种比较黑暗的事怎么可以直接说出来呢? 大明朝是礼仪之邦! 应该是看你出乱子伸出援手才对,才不是故意让他们打的更加血rou横飞的呢! 反正流程要走,面子我给。 至于对方是如何态度,那关大明屁事? 只要大义和道理在我这边,后面起了冲突,我也能从容应对,继续霸占道德制高点炮轰他人。 后世做这种交易,那也不会大张旗鼓直接摊牌的。 于是李继业再次懂了,“受教受教!” 原来搞外交也有这样的规矩。 他还是太年轻了。 船队在海上飘飘荡荡。 即便有百艘大船相行,但以海洋之大,仍然衬托的马欢一行犹如沧海一粟。 “我华夏之民……能去到大海的另一边吗?” 站在甲板上,马欢花白的须发被海风吹动,心中默默想到。 而就在船队蹭着暖流往日本飘过去的时候,朱见济则是在国内继续颁布新政令。 他在六月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缠足这种落后习俗。 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反对。 毕竟关于这事,孔公诚早就在《文政杂谈》上嚷嚷许久了。 作为目前唯一的报纸,还是被官方垄断的,这上面刊登的内容很多都具有引导性,想从其中看出上位者的心思并不难。 特别是孔公诚入京之后,屡次三番为皇家喉舌,替皇帝摇旗呐喊,作派跟明里暗里鄙视老朱家的北孔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都清楚,这老头嘴巴一嘟,就要替最高统治者放屁了。 但孔公诚这样的做法,却没惹来别人的厌恶。 一般人给皇帝当喇叭,那早就要被清流给疯狂批驳了,可孔公诚……是孔圣之后啊! 南孔比起北孔,也没那么多污点,更没有像后者那样踩到过政治红线。 想当年北孔那么嚣张,还有人闭着眼睛当脑残粉,更何况孔公诚? 甚至在某些人看来,南孔的站队姿势也很值得他们学习—— 面对蒙元的盛情邀请,南孔能保持风骨,做个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而面对年少有为的君主,南孔就能放下身段尽心的“侍奉”,让奉圣公一脉发展的越来越好,显然是继承到了儒家的精髓,还没有放弃汉人的底线。 这比起某些单纯屈从于武力权势的小人好多了。 所以当孔公诚在报纸上提到“缠足乃南唐陋习”,“谁做谁就像李后主”之时,就有人响应起了号召,不给家中女性束缚了。 因为这个时代还是有正常人的。 一般疼爱家人的,也舍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