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后续影响和内阁调整 (第2/2页)
成法的推行全国,以及都察院的御史们在追求发财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使得每年被抓出来的贪官污吏不知道多少。 虽然朱见济搬出来了太祖的“剥皮萱草”刑法予以震慑,又给他们多发了工资,贪官们也是前仆后继,迷失在掌权的快乐中。 审判这些渣渣,也是一项需要精力的事情。 遇到严重点的,还要三堂会审,皇帝没事还要过来看两眼,或者搞个“旧案重查”,把过去的冤假错案翻出来洗一洗晒一晒拾到拾到,立马让整个刑部忙得脚不沾地。 俞士悦本身才能不够高超,顶着各种压力办案,此时已然是无法继续顶下去了。 老年人久坐部堂,坐的骨质疏松腰间盘突出不说,痔疮都给坐出来了! 见状,王文和萧滋他们也上了奏疏,试探皇帝想不想要他们退休。 毕竟他俩今年正好七十。 朱见济当然只是准了前面两个。 王文和萧滋的身板现在还是很坚挺的,王老头更是每天风风火火的上班打卡,考核之时一个眼神过去,仍然能让下面的人瑟瑟发抖。 朱见济可舍不得这样的人才。 王文为人刻板急切,加上本就是景泰帝的铁杆,为澄清正统以来的吏治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很早之前就被人暗讽“刻薄”。 他跟一般的官员混不到一块去。 全国官吏被要求来吏部考成后,王文更是喜迎“父亡母丧”,成为了官老爷口中的孤儿。 由此,王文算得上是一个独臣。 束缚官老爷,让其不能肆意妄为、渎职庸堕,是一件得罪人的困难事。 谁给皇帝做这事,谁就得挨骂。 皇帝要是顶得住别人的口诛笔伐,一心维护还好。 要是皇帝也被“三人成虎”了,那这种臣子的下场就会变得很美妙。 朱见济每天都能翻出来不少弹劾王文的奏疏,以前还有弹劾于谦的。 即便被驳回多次,某些团体也不肯放弃。 所以此时的吏部尚书,不是谁都能干的。 抗压能力得强大,脸皮也得厚实。 王文既然还能干活,那就不能退休。 不过陈循等人到底是退了,内阁成员的位子也得重新调整。 朱见济摊开张纸,把几个符合新首辅条件的人名写上去。 现在内阁权力可是非比以往,谁来当新领导可得好好斟酌。 想了一会儿,把提名纸上的几个人对比一下,朱见济最后敲定了李贤来接陈循的班。 几天后,文渊阁。 徐有贞步伐轻快的用跨栏的步法越过门槛,上班打卡。 “陈首辅近来身体如何?” 他主动向陈循打招呼,在秋天的小尾巴上,给人拜了个早年。 陈循呵呵笑道,“还好还好,多谢徐尚书挂念。” 在递去辞职报告之前,陈循就暗示过内阁的同僚,说自己年纪太大,必须退居二线,让他们自己做点准备。 徐有贞当场野鸡开屏,三角眼瞪成了杏仁眼,一下班就去拜访了陈循。 双方进行了坦率诚恳的交流后,陈循说会考虑举荐他当下一任首辅。 虽然徐有贞有前朝黑历史在,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嘛! 搞政治的,谁身上没污点? 徐有贞也感觉自己的胜率很大。 黄河被他治理了以后,这几年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水灾,小范围的泛滥完全可以由地方官府组织救助,比起以往动不动就水淹无数州府,已然是“人力胜天”了。 上任工部尚书后,皇帝看重什么他就干什么,礼遇那些老资格有功劳的匠人,又鼓励军器监研发制造新武器,为边关将士扩大火力覆盖的面积添砖加瓦,也让府库里储存的火器更加精良丰富。 太学建立起来以后,徐有贞还跑过去讲过几次学。 毕竟他学的杂,什么都懂一点,可以帮太学生们开拓下眼界。 随着十来年过去,“徐珵”慢慢被人遗忘到脑后。 在一些人看来,徐有贞完全是个尽职尽责的好领导。 除了长的又矮又丑,还喜欢得瑟之外,没什么让人抨击的错处。 不过即便如此,他在内阁还是有竞争对手的。 李贤! 这个家伙,可是比自个儿更早跳上皇帝的船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