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0章:皇帝在延安接见了农民 (第1/2页)
延安。 这个地方在后世,是鼎鼎有名的。 只是在此时的大明,延安于陕西诸多府城中,并不是很起眼的一个。 它北接榆林镇,又位于陕西之西,以地形气候和环境推断,人民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 不过这些年来,北边的蒙古人被驱逐收服,榆林镇太平了,延安也跟着稳定,不需要再承担向榆林运送物资军需,还有被征调过去抵御的任务。 没有了这样的辛劳,加上朝廷的政策落实到了这边,延安府城的百姓,在西北阔大的天地间,却也透露出了几分盛世太平人士的从容。 朱见济来到延安府的官衙时,都很难见到一些色彩鲜艳夺目的物件。 当然了,再穷的地方,只要想刮油水,那就算再偏僻荒凉,官老爷也能把自家修缮的富丽堂皇。 所以延安府衙这模样,很大程度还得算上现任的清廉。 “你把这里治理的很好嘛。” 朱见济和延安府的知府孔镛坐着,对这人就任延安一年后却得的成绩还算满意。 “听说你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有劫匪当道,你带着两个随从,直接上去把人收服了……可真是有胆子!” 孔镛恭谨的答道,“臣本是陕西三原人,与延安不远,对其中民情也算了解一二。” “那落草为寇之人,本是朴素的良民,只是因为年景不好,又有当地官吏苛刻,不肯施行朝廷德政,一味压榨,故而冷热交迫,无衣无食,才上了山寨。” “臣以朝廷的名义前去,与之说清,加之陛下扶持,这群人自然无有不可,不久就烧了山寨,返回旧籍生息去了。” “话是这么说,可面对他们,你能有这般胆量,实在是不比一般人。” 孔镛拱手继续道,“臣乃陕西之人,年幼是也曾学武,为了朝廷和百姓,上山哪有迟疑的?” “你说得对,”朱见济抚掌感叹,“有身份有胆子,还有赤诚之心,面对的又是被迫落草的百姓,哪有难做的?” “老百姓求的就是有衣有食,本是良善之人,是能讲道理的。” “上任知府无所作为,还欺上瞒下,不行扶农国策,逼的人走了这条路,还调来官兵攻打他们,给他们扣上一个叛贼的帽子,简直是畜牲投的胎!” “他心思不正,便把老百姓也当心思不正的了……前年才把这人抓出来,是朕和都察院御史们的失职。” 就延安府上任知府的事,朱见济差点把西安府的长官给薅了下来,连带的处理了陕西省诸多的地方官吏。 真是没想到,仗着天高皇帝远,御史人手不够,也无法及时揪住尾巴,还有如此作为的恶官。 “陛下爱民之心,天下咸知,只是天下太大,总有些地方难以触及,所以才会有这等人。” “所以要改嘛,以前碰不到的地方,以后要把手伸过去,管住了当官的那上下两张嘴,就能减少这种事发生的频率了……” 朱见济跟孔镛商业互吹了一阵,对这位景泰五年中榜,已经在地方混迹十来年的进士颇为赞赏。 有胆有谋,能文能武,这才是大明合格的统治精英。 “你好生做官,把地方治理好了,以后朕总有前程给你!” 对着孔镛勉励一番,朱见济又告诉他,“后天朕要在嘉岭山脚下接见那些农会和周边乡镇来的代表,你帮朕安排一下吧。” 以孔镛装点府衙的作派来看,不用朱见济多说,那接见农民代表的排场也不会过于隆重。 毕竟他以身作则了几年,消息灵敏点、脑子够灵活的,都知道皇帝不喜奢华的性格。 尤其是在朱见济派出随驾禁军前去清查田亩的当口,犯了点天子忌讳,下场那是显而易见的。 孔镛自然应下,随后去安排起了这件事。 而等两天后,朱见济同样是骑马,只带了一些侍卫护驾,便去了嘉岭山。 他没有上山。 一来是此时正值暑热,即使嘉岭山只是个不高的土山,爬起来也是费劲难耐的。 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