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2/2页)
“你们现在真的改名啦?” 方舟纺织厂的工人笑眯眯的,牙龈都露出来了:“是诶,改啦,老厂长做不了啦,就让钱厂长来带我们。” “哦,这样啊。”淮扬工人心里还是挺失落的。 亲戚见了,忍不住询问:“你们厂子现在效益不好吗?” 不应该的吧,好歹是那么大个厂子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各种优惠政策,总归差不到哪去。 “哈,效益?”说起这事,工人真是一肚子的苦水:“成日里就那么点儿活,哪够做哦,一件衣裳,再咋做还能咋地,总不能每件给他绣花吧!” 其他人顿时哦地一声,好奇地问:“那你们没衣裳做的时候,都干些啥呢?” “钉扣子,踩拉链。” 踩好的拉链一大袋一大袋的,拉出去卖掉。 这种半成品,最好出手了。 也不用管什么品控,每袋抛点数,人家查出来有问题也不会多说。 不少还往诺亚这边卖了,新厂长一点都不在意,还让他们多做,说什么,资源都是共享的,大家要互帮互助,他们的任务都是国家分配的,跟诺亚压根扯不上什么竞争不竞争。 这就是完全放弃了,直接躺平。 听了她的话,众人陷入了沉默。 何厂长还在的时候,厂子好歹还有些生机。 现在这…… “厂长压根不在意我们日子过得好不好,他也不在乎效益,只要能完成任务,能让我们坐在那坐一天就行了。” 工人们都安安生生的,厂长就过得很轻松。 只是这样一来,福利什么的是别想了。 连方舟纺织厂的待遇都不如,每个月苦巴巴地熬日子。 “你们方舟……现在还收人吗?” 诺亚现在是压根进不去了,原先从淮扬跑过去的人,他们厂子里好多人还笑话她们目光短浅呢。 铁饭碗不要,跑去个乡下地方。 结果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方舟的工人愣了愣,有些迟疑:“我不知道诶,没问过,我回头帮你问问。” “诶,好,妹子,姐就全靠你了!”她握紧姐妹的手,攥得很紧,眼睛里全是期盼的目光。 结果回了方舟一问,才知道真的不需要再招人了。 钱厂长现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闻言还一怔:“怎么?你们车间人手不够?” 不应该啊,明明他都算过了,绝对是刚刚好的。 “啊,不是不是,是我们车间一个工人,说她有个姐妹想过来,托我问一问。” 钱叔哦了一声,果断地拒绝了:“暂时不需要。” 新厂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扩大生产? 不,是稳定。 原有的工人尚且需要磨合,现在他刚竖立起一点威信,就招一批老油条过来,这还怎么管? 钱叔摆摆手,继续巡查:“今天先出这批……” 但是如陆怀安这般,压力小,在厂里有话事权的,到底只是少数。 在方舟纺织厂第一批布料出厂的时候,陆怀安做了一个决定。 附近村子很多,但完小只有一所。 村里的孩子们有钱点的家里会给置办辆自行车,没钱的就只能走路。 远的路程近两小时,天没亮就得起床。 夏天还好,去年冬天有几个娃娃都好些天没去学校。 老师也发愁,时不时就得家访一下,确定孩子不会辍学。 “辍学是不会辍学的,俺们家里这两年还是赚了点钱,就是太远了。” “今年我们多种一亩地,卖菜有钱了给娃娃也买辆单车,到时老师您就不用担心了。” 说的多了,老师也放下了心,只是惋惜。 人家搞学习都争分夺秒的,他们还得看天气的脸色。 陆怀安了解到这个事实,决定给他们这一片,捐一所完小。 报告呈上去,上面批复得特别快。 只要资金到了位,什么手续都会变得简单。 甚至,都不需要陆怀安亲自到场,只需要龚皓这边拨款,陆怀安签订了一系列捐赠文件,由市领导班子选了个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划拨了土地,就可以开始开工了。 完小建得离新安村不远,果果今年刚好读一年级,距离倒是近了不少。 刚好离开学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倒是不用着急。 建一所小学,花的钱不多,却也不少。 陆怀安回头去小学看了,感觉原先的小学桌椅都坏了,有些都缺胳膊少腿的,他一琢磨,索性又捐了一百套桌椅。 虽然也有人说酸话,说陆厂长那么会赚钱,拿这点子蝇头小利买名声。 但是至少,陆怀安的态度是摆出来了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小学动工的这天,郭鸣给陆怀安捎了个消息:“上边领导视察结束了,成立了经济特区。” 陆怀安心一动,立即打了个电话给张正奇:“你们那边现在怎么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