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3章 实力 (第2/2页)
导们,而是采访前来采购的人们。 “产品太丰富了,不仅国内的有,国外的也都非常齐全呢!” “价格挺便宜,就算加上运费,也比我们原先的进价要便宜许多。” “品种齐全加上方便啊,以前要请人搬来搬去的,大家又不爱惜的,很多损耗,现在多好,直接店面看货,仓库装货,损耗低多了。” “运输挺方便的,从仓储到运输,全都是新安的,哈哈,不是有句话说的吗,新安第一,质量第一。” 报道出来之后,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如此一看,与其说武海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倒不如说,是新安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 倒有那精明的,琢磨琢磨,打电话给陆怀安这边,想约他合作。 第一个,自然就是定州。 定州和武海离得这么近,原先武海甚至还是属于定州的。 后面划分出去,短短几年就成长到隐约超过了定州,这让省里领导们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如果说和新安集团合作,能让定州停滞不前的经济重新成长前进,他们哪里还会在乎从前那点偏见。 “再说了,那些龃龉,本身也只是夏铁军一人所为,我们都是挺欣赏陆总的。” 夏铁军听说之后,气得半死。 枉他费了那么多心力,如今走了不到半年,他的努力,就全部被推翻了。 人走茶凉啊。 可是,他再怎么不甘心,也都没有意义了。 因为陆怀安经过仔细思考过后,同意了和定州的合作。 没办法,定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不仅给出了非常优渥的条件,而且也承诺了,后面的开发,是公平公正的,不会偏向于某一派系,不分私人企业外资企业。 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各凭本事来抢项目。 这是陆怀安比较喜欢的,他是真的很不喜欢夏铁军那种一刀切的方式。 因此,他接下了定州方面给出的三个大项目。 一是铁路,二是港口,三是商业街。 除了这些之外,他想在定州买地建楼,领导们也都是同意的,并且审批文件动作非常快。 铁路这方面,陆怀安存了一点私心。 这条铁路,他接下的是从南坪到定州。 原先二者之间总是需要在浦良和太港中转,整体线路其实是兜了很大一个圈子的。 当年兴建铁路的时候,都挺穷,能修一条就不会多修一条,所以这样转一圈挺正常。 但是现在,陆怀安觉得不行。 太浪费时间了。 如果可以修个更直一些的路,按理说,南坪到定州,坐火车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 这个项目,需要有隧道经验和铁路经验,同时还要有非常好的掌控力,能完成整个工程的完整修建。 正好,钟万全都符合。 他接了电话,第二天就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嘿嘿,真好。” 幸亏他当时接了南坪到石雄的公路修建! 陆怀安嗯了一声,把资料递给他:“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进行详细的讨论。” 他这一趟来定州谈事情,也是想尽早把这事给敲定下来。 钟万利索地接过来:“好的。” 他做事向来稳当,陆怀安还是挺放心的:“那行,你先看着,我去一趟商业街选址这边。” 商业街和港口,他是准备交给武海建筑孟军诚来做。 毕竟,孟军诚有这个实力。 不过几年时间的锻炼,他早已洗净身上的稚气。 如今的孟军诚,早就可以独当一面,当真是做到了他当年的豪言壮语。 说要做武海第一建筑公司,还当真就让他给做成了。 在武海这边,但凡有什么大项目,大家第一考虑的都是武海建筑。 除非孟军诚没时间,不然都想给他做。 毕竟他有本事嘛,经验也足,做事可扎实。 经他手出来的建筑,那质量那外观,全都杠杠的。 活生生把自己打成了武海这边的一个活招牌。 对于他的进步,陆怀安也是挺欣慰的。 从侧面来说,也算是证明了他的眼光确实还不错。 孟军诚也很高兴,在选址这边见到陆怀安之后,他兴奋地搓了搓手:“陆哥,我想搞个分公司。” “嗯?” 这边武海,现在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了。 只要武海建筑不出什么变乱,后面的发展肯定是稳扎稳打,绝对没有问题的。 “但是定州是一片新天地,我觉得,我可以再搞一个定州建筑。”孟军诚现在还很年轻,他握着拳头:“我有信心,打造一个定州第一建筑公司!” 7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