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五官灵台郎 (第1/1页)
这些时日,随着姜渊的慢慢打听,他也渐渐的了解了此世中的一些消息。 大陈虽然以武立国,以文治国,但是却尊道而崇佛。 无他,因为这是一个道法显圣的世界! 故此虽然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修行还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事情。但是对于公门中而言,却并不是那么陌生。 甚至当初的大陈太祖便是修行中人,只因修行资质一般,这才误打误撞的下山参与了争龙夺鼎之事。 而大陈得以立国的根基之一,便是因为得到了阴阳道一脉道统的鼎力襄助。 否则在没有修行者支持的情况之下,凡人英杰便是再如何天纵奇才,也难有问鼎之日。 不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大陈在立国之后,太祖因感阴阳道势大,故此另立钦天监以作制衡,以此招揽天下修行之辈。 如今钦天监设有监正一名,官居一品,位同宰执。不过因为钦天监的存在十分要紧,故此大多由天子心腹担此重任。 但是即便如此,以历代皇帝多疑的禀性,还是少不得玩大小相制的那一套。 故此如今钦天监监正只负责监管之责,行上通下达之事。至于其他一干外事,都是由监正之下的五官正负责。 所谓五官者,春、夏、中、秋、冬五者是也。 …… 那名中年骑士既然腰悬冬官令,自然便是冬官正麾下的五官灵台郎了。 按照大陈律法,凡入五官灵台郎者,皆从七品,授都尉之职。 故此别看这三位看似形单影只,但是若转入地方县府,当即便可掌一县武事。 那中年骑士见姜渊倒有几分眼力,于是便微微颔首点了点头。 只见他当即便目光犀利的直视着姜渊问道:“青山村妖鬼做乱之事,是你报上去的?” 姜渊闻言则是坦然的回道:“不错,确实是我!” 姜渊之所以如此主动,是因为他明白即便他不上报,那青山村长也会如此。毕竟死了三条人命,总要有个说法的。 那三名五官灵台郎见姜渊点头应下,这才一齐干净利落的下了马,而后便丝毫没有忌讳的便进入义庄之中。 在环视了一圈义庄之中的布置之后,那为首的中年骑士顿时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这义庄之中的布置虽然粗陋不堪,但倒是有些章法,却是与邸报之中的讯息吻合。 待姜渊将胡老道先前留下的纸条奉上,那中年骑士看过之后,面色终于略有缓和。 眼下这情况再清晰不过了,无论是青山村村民的口供、还是这些证据,都说明了此次青山村出世的那只妖鬼,乃是这义庄守尸人拼死除去的。 虽然他看不上这些流传于民间的粗浅手段,但是他也明白像胡老道那样只会些许驱邪秘法的守尸人,若是豁出命去,对于妖鬼之流还是能有几分威力的。 于是只见他眉头一松,顺手轻按着腰间的斩邪刀,正色道: “钦天监本就是奉天斩妖,稽查天下。这次妖鬼之祸若是尔等早些上报,你师也未必会死! 不过,念他铲除妖鬼有功,我也就不多什么了!” 言罢只见他在怀中掏出一个瓷瓶随手丢给姜渊:“此为藏元丹,乃宫中秘传,有救死护生之效,算是你师除鬼的奖励吧!” 说罢他便干净利落的转身离去。 待这三名五官灵台郎纵马离去之后,只见先前在那中年骑士身后,一直沉默不语的一位白面青年,这才随意的撇了撇嘴道: “萧头儿,反正那出手之人都已经死了,你又何必浪费一粒归元丹呢!” 那中年骑士闻言却是淡淡一笑道:“若能让这些阴暗处左道之流乐于‘行侠仗义’,一粒归元丹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哈哈~,萧头儿,果然还是你高明!” 那白面青年闻言却是立刻意识到中年骑士的用意来,于是顿时便忍不住眼神一亮的笑呵呵道。 虽然对于他们而言,区区一个妖鬼也算不得什么,但是能少些麻烦也总是好的。 这下他算是明白了,为何萧符是郎将而他却只是个郎卫,这还真不是靠熬资历就能混上去的。 不过另一位面有病容的五官灵台郎,此刻却忽然在开口道:“郎将,那……蔡府还要去查么?” “人都死光了,难道我等还要去问鬼么?” 不待萧符回答,对面的白面青年便忍不住吐槽道:“若不是那蔡白虎残虐不仁,又岂会惹出这桩祸事。 这些权贵子弟当真是百无一用,就会添乱。你说说,我等为他们收拾烂摊子的次数还少么?” 虽然那青年有些多嘴,但是他说得倒也与萧符心中想得一般无二,于是只见萧符沉声道: “行了,此事到此为止!监中的事情还多着呢,莫要再耽搁了!” …… 待那些五官灵台郎踏着秋风匆匆离去之后,义庄之中,姜渊不禁饶有兴致的打量起那归元丹来。 片刻之后,只见他缓缓睁开双眼,颇为无奈的的摇了摇头:“这点灵气,也敢称是宫中秘传?这灵丹的成色也太次了吧!” 不过姜渊虽然口中如此,但还是小心翼翼的将这枚丹药收了起来。毕竟嫌弃归嫌弃,好处还是不能浪费的。 要知道姜渊如今也才初入‘黄芽’境,距离踏入‘灵泉’境也不知还有多远,若无意外恐怕数年之内,他都无法炼制这归元丹。 故此姜渊还是很谨慎的将那瓷瓶收起,想到这里他却忽然有些感慨,先前若是能有此丹,胡老道也许也不用死了。 在惆怅了片刻之中,姜渊忍不住有些无奈的对着胡老道的灵牌道:“见义勇为多横死,明哲保身享天年……胡伯,你说你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该多好!” 在感怀的为胡老道上了一炷香之后,姜渊便像昔日的胡老道一般,缓缓的绕着灵堂巡察了一圈之后,便淡定的躺在逍遥椅上,静静的看起道经佛典来。 虽然这些流传于世的道佛经典之中,只有劝善之言,并无修行之法,但是姜渊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常言道:微言大义! 那便是因为修道之人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在其道心的影响之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遵从着本心,此谓知行合一。 而这些道佛经典能流传于世,自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写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