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徐茂公 (第2/2页)
义说了自己要扶持波斯王子俾路斯的想法之后,李绩点头说道:“你的看法是对的,唐朝应该出兵干预波斯的局势,不能坐视波斯被大食人灭亡。” 李义说道:“我这次返回长安,就是要促成朝廷发兵波斯的,这件事情还要请师叔您来帮忙。” 李绩沉默了一会,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说道:“我如今的处境十分尴尬,这件事情恐怕是帮不上忙了。” 李义笑道:“师叔,这件事情您是一定能够帮上忙的。因为您很快就会被朝廷,重新起复为大将军的。” 李绩疑惑地问道:“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消息,我怎么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呢?” 李义问道:“师叔,当初您被太宗皇帝陛下贬斥到了庆州,您知道是为什么吗?” 李绩曾经是瓦缸寨的军师、秦王府的重要幕僚、唐朝的大将军,可以说是大唐顶级的智者。他详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是事情的发展,跟他的预想还是产生了偏差。 他没有回答李义的话,问道:“你到底听说了什么?” 李义说道:“师叔,当初太宗皇帝自知阳寿已尽,为了给太子殿下、也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铺平道路,这才特地免去了您的大将军职务,把您贬斥到了庆州。 他的目的,是要把您留给太子殿下,等到他登基之后,再由新皇重新起复您为大将军。 这是让您来领新皇陛下的情分,以便您尽心尽力的辅佐新皇陛下的。” 李义所说,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太宗皇帝为了确保太子李治能够平安继位,在临终前,特地贬斥了大将军李绩。 他当着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面,告诉李治说,让他仔细地观察李绩。如果李绩心怀不轨,就将他杀掉。如果李绩忠诚可靠,到时候由李治重新启用李绩,让他来领李治的情分。 李绩说道:“其实,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如今陛下登基已经一年了,却仍然没有给我发来诏书。” 李义说道:“师叔,您为人忠直,皇帝陛下对您是认可的。他之所以没有直接起复您,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难处。 如今,在朝中把持朝政的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您只想着等皇帝陛下来启用您,恐怕却忽略了长孙无忌等人在中间所起的作用。” 李绩听到这里,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难怪呢。” 李义接着说道:“事情您都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李绩点了点头,接着又微微摇了摇头。他说道:“你说的道理我明白,可是,让我去求长孙无忌,我却开不了这个口。” 李义正色地说道:“师叔,您只顾及了自己的名声,却辜负了太宗皇帝一番苦心。为了大唐江山、为了当今皇帝陛下,您应该立刻出山,重新回到朝堂上,发挥您应有的作用。” 这话李绩听进去了,但是他仍然在犹豫。 李义笑道:“师叔,您是在为难,不知道自己如何去向长孙无忌开口吧。” 李绩微微点头,望着李义说道:“假如你是我,这件事情该如何去做?” 李义说道:“您不必直接出面,也不能直接去长安,更不能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您的态度。 您出现在长安太过引人注目,如果写书信,未来将成为被人诟病的把柄。” 李绩说道:“你说的对,我考虑的正是这些。你接着说,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李义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您只要找一个合适的人,以您的名义,给长孙无忌送去一份礼物。什么也不必说,他自然明白您的意思。 他想把持朝政,阻力很大,也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有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您返回朝堂的阻碍就不存在了。” 李绩望着李义,欣赏地赞道:“真不愧是我师傅的孙子,你的聪明,恐怕还胜过了师傅年轻的时候。” 李义笑道:“谢谢师叔夸奖,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去办吧。此去长安,我会去拜访长孙无忌的。” 李绩说道:“好吧,这件事情你就交给你了。等我回到朝堂上,一定会支持你出兵波斯的计划的。” 第二天早晨,李绩备了一份厚礼,交给了李义。李义辞别了李绩,继续前往长安。 出兵其他国家,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件大事,中间必定阻力重重。李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说服朝中的重要人物,李绩就是他争取的第一个对象。 这件事情,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经过了长途行军,李义终于看到了巍峨的长安城。 李义没有回家,他悄悄的进入了长安,等到天黑后,首先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左仆射府。 李义来到门前,他没有准备拜帖,报上了自己的名号,直接请求要见长孙无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