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29 逆袭流曹天王,《失恋33天》上映 (第1/2页)
,华娱1997 11月上旬,《花儿与少年》播出第四期,中午在下半段看到曹轩等人的出场,弹幕和评论区瞬间暴涨. 曹老板的名声不是盖的,客串出场一个综艺节目,硬生生给自己凭空造出来好几个绯闻. 关键还不少人信,连八卦营销号都跟着恰流量,逼的何林和颜丹辰不得不出来在微博辟谣―― 何林很有个性,直接转发营销号的八卦微博,甩出两个字:无聊. 颜丹晨更多的是调侃自嘲:不知道哪来那么多亲戚和知情人,但我和曹老师大学时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恋爱怎么谈的,而且我家庭条件挺普通的,不会也不敢看不起别人. 曹轩也是在好几天之后才知道这件事,那叫一个哭笑不得,发微博吐槽. 曹轩谈的恋爱经历也不复杂,初中有一个初恋,也不应该算是初恋,算是互相喜欢吧,但年纪小也不懂,稀里糊涂就中考离分别了. 后来从曹轩去京城打工后,就再也没见过,据初中同学说,好像是嫁到省外了. 高中时,曹轩比较帅气,不少小姑娘追,倒是谈过几个女朋友,但也不怎么长久. 那时候他性格不定性,对这事也不怎么认真,看顺眼了就谈,腻了就分,相比于谈恋爱和学习,他的玩心更重一些,所以谈的恋爱不少,真正记心里的一个没有. 高考落榜后,曹轩进入社会,吃苦受罪经受了磨练,再加上金手指开拓眼界,性格才慢慢沉稳成熟,然后就栽到了东西二宫手里. 他和东西二宫谈恋爱的时候,自己已经起来了,不存在什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初高中那些恋爱更不用说了,谁中学时候谈恋爱讲家庭环境啊,而且那还是90年代,全凭个人魅力. 所以曹轩不否认自己算是逆袭流,当年也有很多看不起他的人被他打脸. 但退婚流确实是没必要,多少有点玷污他曹大官人的光环了.必须严厉斥责! 外界也把这事当段子看,没有真信的,不过对于曹轩来说,根本无所谓了. 如果所有绯闻全部成真,曹轩骑马和娱乐圈三分之二的女星有一腿,三分之一的男星被他戴过帽子. 把他的绯闻编辑打印出来,自己都能单独出一部《421页》,搞不好都不够用. ……… 曹老板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花儿与少年》只是个插曲,分部组离开后,剧组仍旧投入到正常的拍摄秩序. 《飓风营救3》的戏份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区别于曹轩的独角戏外,加重了两个女主的戏份. 尤其是刘天仙这个meimei,几乎取代了第二部胡婧的作用,成为了男主的队友,而女主也在反派老巢,为男主和meimei尽其所能的提供助力. 而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方面是丰富剧情,与前两部做出一定的区分. 另外就是有意捧刘天仙,而安妮海瑟薇的名气摆在这,也不可能再把她当做第二部的花瓶,肯定要给予一定的发挥空间. 如果不是前两部已经设定清晰,编剧估计都琢磨让两人扛枪跟着曹轩一起打坏人了. 也正因为如此两人的戏份很重,基本上要陪着曹轩一直拍到杀青.反倒是胡婧,她的戏份有限,日子也过得悠闲. 有戏就拍,没有戏就休息,如果间隔的空隙长了,就坐私人飞机回去看儿子,腻歪两天后再飞回来. 当然,胡婧回国也不仅仅光是为了儿子,同时也是为大蜜蜜站台.2011年11月11号,史无前例的611. 后世提起11月11号,更多的是双十一购物节,但在眼下,双十一虽然已经在2009年就开始,但并没有完全火出圈. 如今智能手机才刚刚普及,网购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除了部分一二线城市市民,绝大部分的网民还没有形成网购概念. 所以,淘宝双十一虽然有不少的影响力,但还没有成为后世那样的全民狂欢. 与双十一相比,这天更知名的称呼为光棍节. 情侣们秀着恩爱,单身狗或自怨自艾,或主动出击,就连小学中学校园里,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商家,宣传起了光棍节送棒棒糖. 平安夜平安果和光棍节棒棒糖可以说是中学最坑人的几个营销套路. 原本几块钱一斤的橙子\苹果,包个彩纸,装个纸盒,摇身一变,每个直接卖5~20 元. 棒棒堂倒是原价,但架不住买的多啊,随随便便20根起步,进阶的可能还要送巧克力,那价格就得飞起. 就这个营销套路,不知道坑了多少90后学生,等他们长大了,好不容易无所谓什麽棒棒糖\平安果,还得特么买秋天第一杯奶茶\买十根烤肠\各种稀奇古怪的日子发红包. 回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 什麽东西只要形成流行风气,这事就止不住了,你哪怕明知道是坑,可能也会忍不住被裹挟其中. 而《失恋33天》这部电影,也是走爆点营销的路子. 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2000万不到,最大的支出就是女主大蜜蜜和男主孙坚以及男二大老王张嘉译的片酬,加起来不到500万. 此外还有几个明星客串,基本上都是繁星或者是相熟艺人顶上. 大蜜蜜拉来了赵小刀\乔振宇\糖嫣和现在爆红的吴奇龙和刘施施,孙坚也请动了西宫党的陈尧\毛晓彤等. 原版电影有个魔咒,就是参演电影的多位主演都麻烦缠身,如今换了一套阵容,不敢说手拿把掐,起码能尽可能的避免. 不客气的说,要是这帮人再栽了,85花和繁星系都将受到重创……… 电影至作成本不高,但并不代表繁星不重视这部电影,相反,公司砸了2000万的宣发成本,专门推广营销这部电影. 而之所以繁星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小博大,让繁星打算拿大蜜蜜再赌一把. 反正成本累积也就4000万只要票房能过1.2亿,至少不亏本. 考虑到刘天仙的成功,以及大蜜蜜的人气,繁星内部还是有信心,基数在此,哪怕是亏也亏不到哪去. 繁星内部对这部电影,专门做了一系列的营销计划. 电影主打难得的6.11世纪光棍节,并以此为卖点,号称是第一部针对光棍节的治愈系电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