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四面边声连角起(六) (第2/2页)
一场雪。 坤宁宫还是原来的样子。 宫内的女主人,也还是相对而坐的在下棋解闷。 伺候着的却多出了两人,一个是曹化淳,另一个是忙的都顾不得回家魏忠贤。 “这么说,韩爌已经开始串联,想要把京城送给建奴们了?” 人不经事老天真,是真的至理名言。 被韩爌逼迫出来的周皇后,真的已经有了一点荣辱不惊的样子了。 看身边站着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声的三位公公,就能知道一二。 “我手下人查到的消息,就是这个。” 说实在话,当时接到这个消息的魏忠贤都被吓到了,他就是在大胆,也不敢这么做,用崇祯皇上的话说。 要是大明没了,他们这些做公公的,绝对是死的最惨的那一批人。 每当想到曾经他还和这些人,玩的不亦乐乎,心底就是直冒寒意。 也就是在前一段时间,他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居然有人已经建议崇祯皇帝,要给他绝杀了。 那种缜密的计划,就是他看到都觉得自己绝对活不了的。 只是他的运气比较好,当时新皇病倒的时候,是他在伺候着,得了一段香火之情,才能在接下来的奏对中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还是jiejie的话说的准确。” 周皇后对着张嫣,佩服的说道。 要是当时她真的被韩爌说动了心,现在怕是已经在建奴的兵营里,被人糟蹋了。 想的这里,心里的杀气,就不知的往外冒。 “你想杀他们现在也很简单,不过最好等到皇上回来,让皇上去杀。” 张嫣也是一阵后怕,话里话外的都是要把那些混蛋给赶尽杀绝。 “这个meimei是知道的。” 周皇后点头应下,生杀大权从来都是皇帝的权利,她要是越权了,即便是崇祯再喜欢她,也已经不可信了。 没有哪一位皇帝会允许自己的皇后,做这种杀害朝臣的事情,即便是那个朝臣再该杀。 三位公公听着两位弱质女流,一口一个杀字,背脊就是发凉。 心里想着以后,面见两位皇后的时候,就要更加小心了。 ** 西周,燕国曾设都于境内。 秦朝,为上谷郡。 汉朝,为良乡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万宁县。 明昌二年(1191年),更名奉先县,故治在今房山镇,属中都路大兴府。 元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两县属燕京路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属中都路大兴府。二十一年(1284年),改属大都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先县改名房山县。 时隔三百多年,早就沧海桑田,不复旧观的房山,在此迎来的军队。 晁刚赶路很急。 不但赶路急,练兵也很急,几乎就是边走边练兵,快到房山的时候,总算是有了点样子。 虽然还不如洪承畴手下的士兵精锐,可他也敢拍着胸口说一声,可堪一战了。 一万名的步兵,从西安府一路走来,全凭两条腿,可想而知到底有多艰难。 若不是期间还能乘船走捷径,短短三十天的时间,可走不到这里。 只要想到一路上花费的银两,他就感到rou疼,可皇上交代了不许扰民,用了人家的东西必须给银子。 他才不舍得花这个冤枉钱呢。 为了节省开支,这些一路走来的士兵们,每一个掉队的。 来的时候带了六万两银子,其中三万两去京师,剩下的三万两回西安府,粮饷另算。 雍州的生意做得不错,手头上有了银子,崇祯大方的很。 可晁刚大方不起来,他手底下的这些心病也大方不起来。 叁万两银子,他们的饷银一个月也才这个数字,若是能够省下来,每人也能分到一两银子呢。 在此时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过一两银子到底长得什么模样。 急行军,一个月走到房山,没有人叫苦叫累。 白花花的银子就是这么省出来。 当时崇祯给晁刚估计的时间是最少要四十天,毕竟崇祯只知道最猛的一个徒步达人,是用了四十天完成这个壮举的。 而且那个年代的路面可不是现在能比的了得。 然而奇迹就是这么发生了。 “后勤部呢?快去城门口接管城池,然后发银子。” 在他们到来之时,房山县的县令马懋才,已经做好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京师的消息,他是知道的。 历史上的今年,马懋才已经入了崇祯的眼,奉命前去陕西调查民生。 最后还坐到湖广副兵备道、礼部郎中、西蜀参议等职,可以说是个有本事的人。 奈何手中无兵,也只能组织乡民,防守房山。 “县令老爷,好像是咱们大明的勤王军队。” 一位守城门收税的头目,探头看向远处,忽然说道。 “你没看错吧?” 马懋才也在看着远处滚滚烟尘,大概估计在万人之上。 “绝对不会看错,喏!看到那面大旗了没有?” 头目指着远处高高举着的旗帜说道。 “看到了,这是日月旗,曾经正和下西洋期间,船头上就挂着的是这面旗帜。” “县令真的是什么都知道,俺也只是建立的老人给说过关于这种旗子的故事,若不是老父亲划出了图案,俺也不一定人的饿出来。” 头目佩服的看了马懋才,继续看向远方。 京师还在被困,他自己就算是看到了熟悉的旗帜,也要小心在小心,万一被人骗了城门,自家一家老小可没有什么活路的。 也有从通州不远百里逃命过来的百姓。 只要听过这些人的说辞,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家乡遭了兵灾。 “有人来了。” 只见一快马跑来站在城下,向着城头射了一箭,随即等着城头的人回话。 “上面写的什么?” 头目是不识字的,只能踮着脚尖,看向城下的那人。 “上面说,西安府派出援兵了,领兵大将是一位叫做晁刚的人。” 马懋才语气轻松的说着。 “怕不是个骗子。” 头目嘟囔了一句。 “呵呵,你要是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刻出皇帝玉玺的模样,我算你本事大。” 马懋才揶揄了一句,此时的玉玺,自然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而是大明从太祖朱元璋拾起,代代想穿的印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