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四 不好,大哥来啦!  (第1/2页)
    父子二人出了坤宁宫,穿过夹道,过贞顺门,便是外廷。    几个侍卫并宦官等人,早就准备了软轿等在那里。    “臣等参见太子,太孙殿下!”    朱雄英看到,这些侍卫中,领头的居然是李景隆。    还别说,李景隆的卖相真是不错。他身材高大匀称,面如朗月,甲胄在身海参有些将门虎子,一表人才的味道。    “平身吧!”朱标随口说了一句,牵着朱雄英上了软轿。    边上的太监喊道,“殿下起驾!”    即便是在宫中,仪仗也马虎不得,前前后后侍卫太监宫女等加在一起,近乎百人。    队伍最前面穿着蓝色衣服的太监,走路时鸭子步,一边走一边甩着胳膊,嘴里发出嗤嗤的声音。    路两旁无论是花园中的花匠,还是扫地的宫人,都面朝墙壁石头一样的站着,动也不动。    普通人,是没资格见太子和太孙的。    队伍行进之中,朱标温和的对一旁跟着轿子的李景隆说道,“狗娃,最近课业如何?”    “回殿下话,下职回家之后,臣便关门读书,不敢懈怠!”李景隆恭敬的回道。    朱标赞许的点头,“勋贵子弟中,难得有你这么对文事上心,知道读书的!”随后,又问道,“骑射如何?”    “前日宫中亲军比试,殿前亲军中,臣第一!”李景隆傲然道。    “好!”朱标抚掌大笑,“如此,才不至于堕落你父亲,祖父的威名!”说着,对朱雄英说道,“诸外戚勋贵之中,狗娃最是争气,文武双全有大将之风。现在只是个侍卫,再过几年历练一番,我大明又得一将才!”    李景隆赶紧道,“臣,不敢当殿下如此夸奖。大明立国不易,臣身为皇亲,时刻不敢忘记创业艰难,更不敢忘记臣子的本分。唯有一心向上,忠君报国!”    一番话,又引得朱标连连点头。    “好家伙,说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一样!”    朱雄英心中腹诽,若真是不知道那段历史,还真容易让李景隆这绣花给唬弄了。    未来的大明曹国公,战神李景隆,字九江,小名狗娃,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    因为是朱家的姑表亲,他奶奶是老头子的亲姐,不但祖父,父亲都被追赠王爵。而且他本人,也深受两代君主的器重。    可一到战场上就露馅了,带着五十万大军结果让朱棣几万人追着屁股揍,屡遭败绩死伤惨重。即便是这样,建文还是信任他,连句重话都没有。    结果呢,朱棣兵临应天府城下时,他直接做了二五仔,带人开了城门,跪迎朱棣进京。后来,继续在永乐朝大言不惭的做着高官。不过,最后的下场也不太好,让朱棣给收拾了。    不过,想到此处,他脑中的想法再度延伸。    燕王,朱棣,四叔。    这具身体残存的记忆中,出现的是朱棣那张爽朗的笑脸。    记忆中,每次朱棣见到朱标,不但执礼甚恭,而且目光中都是漫漫的亲近之意。历史上朱棣当皇帝后,说他也是马皇后所出的嫡子。其实他是硕妃所出的庶子,只是少年丧母,被马皇后养在身边而已。    和朱标不同,朱棣锋芒毕露。少年时就有豪情壮志,欲效仿大汉冠军侯一般,横扫漠北,杀敌于国门之外。    皇子之身投身军旅,在魏国公徐达帐下亲自冲锋陷阵屡立功勋。    朱雄英记得大概是前年,朱棣回京过年,不经意露出身上的伤疤,惹得马皇后泪水涟涟。    但朱棣反过来安慰马皇后,“母后,儿子身上的伤疤,吾之幸也,吾之勋也!”    “哎!”    朱雄英无声的叹息一声,这一世有了自己,应该没有朱棣起兵靖难了。即便是朱棣将来有心皇位,可却没有半点胜算。    可就算没有靖难,但朱雄英将来也要削藩。    老爷子一生二十六个儿子,大明二十六个藩王,除却夭折的,每个人又都生了一大堆儿子,都是从生来就是亲王郡王。百年之后,庞大的宗室群体已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