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求订阅)  (第1/2页)
    没人想到,这一刻,竟有朝堂官员跳出,就连台上的水月,都诧异地看了过来。    齐平扭头,好奇看他:“哦?这位大人觉得不对?”    一时间,许多道目光都投射过去。    所有人都知道,新朝廷与禅宗关系紧密,但在佛道之辩中,有官员擅自下场,仍旧令许多人惊讶。    有同行的官员脸色一变,想要阻拦,可却已来不及了。    那名跳出来的官员冷笑一声,说道:    “你口口声声,否认死后灵魂的存在,那也就是说,你也不信你祖先魂灵尚存了?”    众人一愣,没想到竟是这个角度,这话粗听起来,有些没道理,更像胡搅蛮缠,但其实不然。    是个大坑。    话语间,是刻意将齐平朝“不敬先祖”的话语体系引导。    须知,在这个孝道治国的世界,只要证实一个人“不孝”,那么对方再说什么,都站不住脚。    放在后世的舆论场上,如何攻击一个人?    只要找到对方黑点,令其道德有亏,那就不战自败了。    老节奏大师了……文官一个比一个心脏……    果然,听到这问话,不少人同时看向台上,期待“范筑”如何辩解,有人捏了把冷汗,担心这少年道人不谙官场深坑,掉入语言陷阱。    然而,齐平却是神情古怪。    盖因,类似的质问,在上辈子的历史上,众多有关于佛道之争的辩论中,就曾发生过。    以至于,他甚至不需要自己想答案。    感谢前辈的馈赠……齐平语气微嘲:    “既然这位大人笃信祖先灵魂尚存,为何不自刎,追随先祖而去呢?”    此话一出,登时引发哄笑,那官员愣了下,面红耳赤,想要再辩,却想不出如何反驳。    水月菩萨叹息,有些嗔怒,没再理会这插曲,她已察觉“范筑”的思路。    轮回,因果,说到底都立足于灵魂单独存在这一点,所以,只要驳斥了这点,禅宗的教义便站不住脚。    念及此,水月愈发凝重。    便听齐平侃侃而谈: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他将躯体与灵魂的关系,用刀刃和锋利做比喻,方便普罗大众理解。    水月菩萨略一思忖,却是摇头,淡笑道:    “此言差矣,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    齐平嗤笑:“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安在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    水月沉默了下,转而再问: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齐平再答:“是无知之质也。”    水月:“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    齐平摇头:“死者有如木之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    直至此刻,辩论才进入正题。    二人站在台上,你来我往,水月不断从各个角度,驳斥齐平的论点。    而齐平却好似不用思考一般,几乎在水月质问的下一秒,就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你一句,我一句,分明只是坐而论道,可那一声声辩论,一句句言语,却如同锋利刀剑,彼此碰撞,招招致命。    言语亦可杀人。    此刻,二人争辩,恍惚间,竟给人一种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感觉。    “爷爷……”    云青儿起初还勉强跟着,但渐渐的,身为学渣本渣的她有点听不懂了。    想问,却给云老先生抬手打断,只见太傅捋着胡须,双目炯炯有神,不断咀嚼台上言语,轻声赞叹:    “厉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只是听双方谁更有道理。    或者,谁被说的哑口无言,在这一点上,齐平占据了巨大优势。    毕竟,他脑子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数千年,佛道无数次嘴炮争辩的历史记录。    这就是个巨大的资料库。    若论“修行”,比拼术法,的确没啥用处,可当双方比拼嘴炮和理论知识,拥有数千年,无数僧道智慧结晶的齐平,便已屹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近似的理论,能找出的角度,是有限的。    就如同那名文官,质问齐平的句子,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出现过一样……这不是巧合,而是提问,反驳的思路就那些。    水月的每个提问,齐平都有现成的理论反驳,她以为,自己是欺负道门对传教经验匮乏。    却不知,站在自己对面的,并不是一个少年道士,而是无数将这点东西,研究了一辈子的精英。    而在云老这等文人眼中,那每一句辩论,都充斥着语言的美感,思维的精妙。    打嘴炮,素来是文人引以为傲,展现智商的游戏。    而此刻,台上的二人,几乎将语言,辩论的技巧,使用的炉火纯青。    云老不禁疑惑,禅宗有心算无心,有这等表现不意外,可道门,是如何做到的?    他扭头四望,却见人群中,支持道门的民众兴奋异常。    那些本已心向佛陀的百姓,动摇起来,本来低迷的局势,开始逆转。    ……    内城门外。    穿着粗布衣裳,挎着布包的阿七挤在人群中,排队进城。    他同样想看讲经大会,但上午时候,要忙着卖报纸,等他完成工作,准备进城时,已经晚了。    “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他想着,伸手按了下布包,里面是“先生”留给他的字典。    这些日子,他修行不辍,也积攒了许多问题,想着,若先生是个大人物,没准也会去看讲经大会。    “入城凭据。”轮到他时,守城官差拦住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