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2/2页)
可以提问”; COO即首席运营官(英语:ChiefOperatingOfficer,英文缩写:COO,又常称为运营官、运营总监; COO是公司团体里负责监督管理每日活动的高阶官员; COO是企业组织中最高层的成员之一,监测每日的公司运作,并直接报告给首席执行官; 在某些公司中COO会同时兼任总裁,但通常COO还是以兼任常务或资深副总裁的情况居多。 柳青青本身就是高盛亚太区总裁,年薪上千万人民币的存在,经常出入全球高档融资酒会,对于这种一亿美刀的融资宴会,绝对是手到擒来; 的确,自从柳青青上台后,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给人的气场,无疑是相当强大。 柳青青的确有背景,也有人脉,最为核心的还是自身能力; 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怎么可能胜任高盛亚太区总裁,怎么可能让如此多的投资界大佬前来呢? 好多投资机构这次能到来,的确是看在柳青青的面子; 虽然,很多人对于柳青青加盟此时的滴滴,也是疑虑顿生; 要知道,此时的柳青青,绝对是投资界最为顶尖的那挫人,不管是背景还是个人能力; 尤其还是柳青青在高盛拿到的薪资400万美刀,相当于2800万人民币的年薪; 这样的人,来到一个目前哪怕高速发展,但估值也仅有一亿美刀的滴滴,这就很耐人寻味。 “柳总,我想问一个题外话,您怎么会屈尊加入现在的滴滴呢,他们给您什么条件,当然,也可以不回答”; 台下一个中年人对着柳青青问道,他这次过来,纯粹是看着柳青青面子上; 想当初,柳青青还是高盛亚太区总裁,两人还有过交集,也 合作过几个项目,可以说是都了解对方; 但这次柳青青的举动,着实让他想不通。 “张董,您这话问的,我不想回答都不行”;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觉得滴滴大有可为”; “目前的滴滴,的确还处于孵化期,但我相信,当滴滴走出首都,进军华北乃至于整个华夏”; “那时候的滴滴,才是进军国际市场的开始”; “程总给我开的条件是滴滴5%股份,同时这次可以认购增加到10%”; 柳青青把自己的条件说了出来,下面一片哗然; 不是因为待遇太好,而是这样的待遇,根本有些拿不出手; 滴滴哪怕按照此时一亿美刀估值,5%也才500万美刀,也仅仅比柳青青之前年薪高一点罢了; 最重要是想要股份达到10%,后面的5%还得自己掏钱认购。 听到这个条件,别说其他人了,就连马毅搏也都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2013年的滴滴,才是刚开始,不是上一世柳青青加盟滴滴的时候,都已经是2014年下半年; 别看只有一年多只差,但对于高速发展的滴滴来说,绝对是数倍甚至数十倍只差; 如果说2014年下半年,程维给对方这个条件,的确很不错; 但如今给这个条件,说实话,的确太少了; 当然,马毅搏也不觉得柳青青有多吃亏; 柳青青之前的确很厉害,高盛亚太区总裁,年薪400万美刀,但不管如何,都是一个打工人; 只不过这个打工人比较厉害罢了; 正是有了滴滴,才让柳青青从高级打工人变成了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成就了后来的柳青青; 没有滴滴,柳青青还是那个柳青青,高级金领; 有了滴滴,让柳青青的成就,超越了以往; 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还真说不清楚; 就如同王刚和程维一样,遇到程维,是王刚的运气,遇到王刚,是程维的福气。 “柳总,刚才程总讲的滴滴目前数据,这个我不怀疑”; “未来滴滴的发展目标,我也不否认”; “但,程总刚才的言辞,太过于理想化”; “如果真的实现程总所说,滴滴需要烧掉多少资金”? “同时,滴滴的赢利点在哪里”? “多长时间内能实现扭亏为盈”? 投资人最关心什么? 毫无疑问是回报率。 按照程维刚才的讲述,如果真的实现了,别说目前一亿美刀,估计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刀都打不住; 这种烧钱模式,谁敢介入? 有几个投资机构能负担得起? 柳青青正准备回复的时候,会议室门突然打开; 那么突兀; 那么别扭。 但当所有人看到来人的时候,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人的名声,比在座的所有人名气都大; 在互联网领域,此人从最基础的技术开始,一步步成为互联网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亲们,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猜对了,明天爆更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