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宫宴 (第1/1页)
申时。 除夕日,宫中赐宴,文武百官携家眷入宫赴宴。 宫廷宴会,女眷和男宾分席而坐。 赵昕跟着宫人坐到皇子的席位。 时隔二月,赵昕又见到了他的四位皇兄。 简单的打了声招呼,赵昕便老老实实地坐了下去,一如上回皇太后生辰。 少顷,满殿宾客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君王。 崇明帝身着明黄缎绣龙袍,通身以金线、彩线绣出九条金龙腾跃在五彩海水、朵云中,并有“十二章”纹样穿插其间,显得尊贵无比。 歌舞起,宴正酣。 赵昕自顾自地坐在自个的位子上欣赏歌舞,消磨消磨时间,混个脸熟便回府去。 可惜,事与愿违。 宗人令趁着敬酒之时,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国泰民顺,此乃我大乾朝之幸事,陛下春秋鼎盛,必能福泽万民。 “然国无储君,亦非幸事,还望陛下仔细斟酌。” 崇明帝眉头轻蹙,下方人等面面相觑。 沉默片刻,崇明帝冷声道:宗人令有何高见。 宗人令听出了语气,奈何身为宗人令,自得有自己的使命。 早立太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有效地避免众多皇子为了皇权的争斗兄弟相残。 其次,皇帝早早立太子也能很好地着重培养太子的治国能力,为太子继位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至于在皇帝死了之后众多皇子只顾着抢着登位,凭借着手段上位后,又对国家治理一窍不通,对老百姓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太子的皇位继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众多大臣也能对国家的运转有信心,毕竟“太子者,国之根本。 宗人令是宗室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与国同戚,朝廷若是安稳,对宗室子弟亦是好事。 “臣等自然不敢妄言,陛下安排便是。” 崇明帝闭目养神,右手手指敲击着桌面,下方,几个皇子脸色不变,仿佛事不关己的模样顿时让赵昕佩服不已。 思忖许久,崇明帝说道:“诸位臣工有何看法,不妨直说。” 户部侍郎胡志起身行礼道:陛下,古人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胡志的意思是继承人的选择为嫡子中最大的一个,而不是以聪明才智来分别。继承人由身份高的继承,不以年龄的大小来区别。 而众位皇子中,二皇子才是皇后所生,自然是首推二皇子。 随着胡志的话音刚落,许许多多的臣工附和起来,几乎占了朝堂一半的势力。 坐在位子上的二皇子嘴角微微上扬,似掌握了局势一般。 其实胡志的话也没有说错。 一般来说,帝王都是后、妃成群,生下的子女也不在少数,如果是个儿子都能当太子,那谁不去争呢?要知道,后宫也是权力斗争的战场,哪个儿子后面都有一帮势力在撑腰,没有个规矩,岂不就乱套了? 如果以贤德为标准,但怎么区分高低呢?再说,谁不会装呢?如果以功劳为标准,又如何去量化呢?比如战场上的胜利与后方运筹帷幄,孰轻孰重呢? 所以,按照“子以母贵“的原则,分出嫡子庶子,再按嫡尊庶卑、先长后幼的顺疗,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定在一个人范围内,打消其它人的非份之念,确保权力能平稳交接,于国于家都利大于弊。 这也是大乾朝的主流,就拿贾府来说,宝玉不正是因为是二房嫡子,所以才能得尽宠爱。 当然,皇子不止一位,有人唱嫡,自然就有人唱贤。 户部尚书刘春起身反对道:陛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岂能局限于嫡庶之分。 接着,己方阵营的人便开始符合,声势丝毫不弱于下风。 能混迹官场的都是聪明人,他们并没有指名道姓,而是就嫡庶之分,就事论事。 立嫡立贤,自古就存有争议,一时半会也争论不出什么。 关乎国本的大事提了出来,除夕夜的宴会自然就失色不少,至宴会结束,崇明帝也没给出个态度,官员们互相使着眼色,三三两两的同行。 赵昕和元春同行,一起朝着殿外走去,施施然地坐上马车。 殿外大雪纷飞,寒风凛冽,马车外围用厚厚的牛皮包裹,被褥,暖炉一应俱全。 沉默片刻,元春道:爷,那您觉得几位皇兄谁能成功? 赵昕闻言反问道:你觉得哩? “呃……”元春思忖片刻,道:二皇兄? 二皇子占据着大义,拥护者众多,呼声也最高,自然是太子的炙热人。 赵昕喃喃道:或许吧…… “那咱们要不要去宁王府拜访一番。” 赵昕叹了叹一口气,道:夫人,咱们真没必要参与进去,虽说二皇兄是绝佳的人选,可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即使二皇兄当上太子,那又怎样,古来废太子的事儿还少吗。” “既如此,咱们既不参合,也不沾他们的光便是了。” 元春秀眉微蹙,赵昕见状也清楚元春的想法,瞧她这番模样,心里还是放不下。 其实想想也对,那至高的诱惑,谁能忽视,赵昕也动心。 若不能得位,自个表个态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他有自知之明,自个既不聪明,心机也没其他人深沉,只能小心翼翼地对待夺嫡之争。 于是严肃道: “外面的事与咱们无干,过好自个的日子就好了,何必去徒增烦恼。” “你素来聪慧,本王可提醒你,不要犯傻。” 元春看着赵昕阴沉的表情,小嘴一嘟,委屈道:妾身晓得了,爷不要生气了。 赵昕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本王并没有大志向,能够有现如今的生活就很满足了。 “若你觉得委屈……” 赵昕话音未落,元春便赶忙说道:爷,妾身不委屈,妾身能嫁给王爷,是上天垂怜,感激还来不及,怎会委屈。 “妾身也是为了王府着想。” 看着元春一幅委屈的模样,赵昕呢喃道:本王晓得,就这样吧。 赵昕觉得,若是没有他横空出世,贾元春按照轨迹封妃,或许正是她心中所想,嫁给赵昕也是迫于无奈。 当初赵昕也是迫于无奈,只是已经做了大半年的夫妻,早就有了感情。 每每思及此事,赵昕总是不得劲,人吗,总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当时不介意,此时却是介意的很,总感觉贾元春的心不在赵昕身上,一直有着自个的小九九,尤其是此时,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摆出一幅不高兴的模样小憩着。 而元春看着闭目养神的赵昕也是懊恼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