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二五 谁来监国 (第2/2页)
么就觉得自己做不好!”刘策顿时有些怒了,“身为皇子,你连这点勇气和自信都没有么?!” 刘澈吓的满头大汗,对于刘策,他一直把他当成人一样存在,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可能做的比父亲更好。 “你干什么,瞧瞧你这样子,紧张什么,有半点皇家气度么?” 刘策越看越气,心道姜若颜到底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养成了如川怯的个性? 其实姜若颜对刘澈可谓严苛到了极致,从就把他当接班人培养。 也正是因为姜若颜的严苛,直接导致刘澈做任何事都谨慎微,生怕一步办错就被母亲责罚。 相比刘策,刘澈其实更恐惧姜若颜,刘策虽然对刘澈要求严格,但却一点都不偏激,只要规定时间内完成功课,剩余时间就会任其自由发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姜若颜就不一样了,一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余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根本不给他任何自己的时间,稍有不慎就会戒尺伺候。 所以,刘澈十分害怕跟姜若颜在一起,有时甚至喜欢呆在学校到深夜,都不敢回宫见母亲,好几次都试探性的跟蔡琰提过,能不能住她在宫外的宅邸,或者早些让刘策安排他在宫外的住所。 只要能远离姜若颜,刘澈真的什么都愿意,他已经受够了母亲整日的喋喋不休,就连交往的好友都被严格限制,让他感觉有种被cao弄的感觉,十分痛苦。 “骢儿,你呢?” “回禀父皇,儿臣很想替父皇分忧,但儿臣对政务根本就一知半解,一旦遇到要事,不免会跟皇兄一样啊……” 刘骢的回答虽然同样不让刘策感到满意,但至少他还能明无法胜任监国的理由。 “朕的好儿子啊!” 刘策冷笑一声,身体向后一仰。 “看看你们,你们问问秦伯和叶伯,当初朕起事时,局势有多艰辛?手中只有几千个人却要面对成千上百万吃饶流民, 外有狄夷虎视眈眈,内有前朝围追堵截,哪一个人不想置朕死地,结果最后朕还不是挺过来了? 可你们呢?眼下朝政阴霾一扫而空,你们要做的不过是尽职本责而已,可连这个胆量都没有么? 你们还是朕的儿子么!” 最后一声,刘策几乎是呐喊着嘶吼出来的,吓得刘澈跟刘骢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父皇不生气!”刘瑜见刘策发怒,忙安抚道,“皇弟们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重责,紧张担忧也在所难免,请父皇不要为难他们了。” 然后又对两个弟弟道:“你们也是,这是父皇给你们一次表现的机会,居然还要推三阻四惹父皇生气? 我刘氏皇族马背上得来的下,怎么就没点气魄呢?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然也没你们这么窝囊?” 刘策:“瑜儿你好大的口气,你的意思是你来监国,比你两位皇弟合适么?你以为监国是儿戏么?” 刘瑜当即回道:“我朝各衙署分工明细,各行各业都有专司负责,六部职责已然透明,所需处理不过些许政务而已, 何况有秦伯和舅舅他们辅佐,有过及时弥补,即便不治理的下大同,但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并非一句空谈! 但父皇敢让儿臣监国么?” “好一个伶牙俐齿,又不知高地厚的丫头,你在激朕么!好,朕告诉你,朕今就决定了!” 刘策一拍桌案,立马对刘澈道:“刘澈听旨,自朕离京之日,你便暂当监国一位。” “啊?儿臣……” “这是圣旨!” “儿臣,遵旨!” 看的出,刘澈是极其不情愿接下圣旨,身体甚至在不停颤抖。 “刘骢,你随你皇兄,在一旁辅佐。” “儿臣,领旨!” 刘骢倒是没有不堪表现,静静地应了下来。 就在大家以为监国人选已经确定时。 “刘瑜接旨!” “儿臣在!” “刘澈、刘骢监国期间,若遇无法决断之事,你可率先介入指正,朕赐你精卫节杖,若两人敢忤逆你之意思,可当庭杖责!” 此话一出,秦墨、叶斌、公羊高三人直接麻了。 精卫节杖,那可是刘策登基后亲自命工匠督造的权杖。 此节在手如见帝王,可号令京畿各营听命,等于间接拥有了执掌生杀权力。 刘策居然给了刘瑜?这代表什么意思? “臣等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三人细思极恐,立马不顾礼仪不约而同跪在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