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9章:图谋齐国半壁江山 (第2/2页)
去的贵族看着不是改变戎狄的习性和习俗,变成这些贵族要被戎狄同化。 “所以不怪到了战国阶段之后,列国瞧不起胡化的秦国?”智瑶是这么想的。 事实是什么?秦国真的一度胡化,又在秦孝公嬴渠梁阶段努力诸夏化,一直到秦王政时期其实都未能取得完全的掰正。 拿秦国的束发样式跟山东列国对比就能清楚,传统的诸夏束发才不会有小辫子。然而秦人不止束发是歪的,还有编小辫子的习惯,仅是从这一点来看,楚人在束发和衣冠上比秦人更像是地地道道的诸夏苗裔。 山东列国瞧不起秦国,问题是打不过。 当然了,秦国现在啥也不是。 以智瑶成婚的今年去对比,假设是进行灭国之战的话,秦国都未必能打得过宋国。 “如何?”智申问的是媳妇怀上了没有。 智瑶露出苦笑。 老父亲这是关心则急了吧?才半个月而已,能看出什么啊! 有没有怀上,下个月就知道了。 智瑶找智申有其它事情,说道:“齐国正卿留‘智’或许重归于我,盼我往‘艾陵’助战。” 吴军北上的消息早就传得满天飞,目标明确就是进军“艾陵”这个地方。 早先智瑶有建议三桓暂时放弃“艾陵”,只是三恒明显不干,后面齐军用实力将“艾陵”给夺了去。 鲁国在那一段时间向晋国求援,晋国还在商议阶段,鲁国就失去“艾陵”了。 可能是鲁国从那一次看到晋国无法依靠,他们又担心齐国得寸进尺,考虑到邾国成了吴国的盟友,转而开始接触吴国。 所以,孟孙何忌还留在“智”地没有走,很有可能就是要向智氏解释清楚,避免鲁国跟吴国结盟对抗齐国,引来晋国的剧烈反应。 智申点了点头,问道:“如此,我如何应对?” 曾经的阳虎是鲁国的“隐相”,主持鲁国内外大小事务。 自从智申成为晋国的“元戎”之后,背后主持晋国大小事务的人其实就是智瑶了。 智瑶想都没想,说道:“与诸‘卿’商议,将如何便如何。” 他们倒是能够虚情假意地答应齐国会出兵援助,嘴巴里说说而已,一名晋军士兵都不会派去。可是没有必要啊! 信誉需要几十上百年做很多信守诺言的事情才能建立起来,破坏信誉却是极度容易,何必呢? 晋国六“卿”商议着来,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反正不会妨碍帮齐国一次,搞得后面智氏不能对齐国发动家族私战或国战。 智瑶提到齐国不是为了要不要出兵的事,说道:“田乞多次请见伯噽,伯噽乃是吴君宠臣,事或有变。” 几乎谁都知道伯噽是个小人,并且极度的贪财好色。 越国的逢同能够跟伯噽狼狈为jianian,两个人的性格或许相近,更多的是逢同拿钱财将伯噽给喂饱了。 去年伍子胥蒙冤而死,有传言说就是逢同和伯噽的陷害。 逢同是越国之臣,能够跟伯噽伙同陷害伍子胥?其实已经足够说明吴国现在跟越国相处的复杂关系。 更直白一点来说,吴国压根就是把越国当成了锅里的料,不认为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有逢同跟伯噽狼狈为jianian已经极大影响了吴国的对外政策,再有田乞加入到这个二人组,会发生的龌蹉事必定更多。 智申问道:“司马穰苴在‘崔’?” 智瑶是将司马穰苴重新派了出去,也就难怪婚礼上没有看到司马穰苴的身影。 那个“崔”现在的主权还在齐国那边,实际的控制权却是属于智氏。 是属于智氏,不是属于晋国。这一点一定要区分清楚,不能搞错了。 智瑶坚定认为一旦“艾陵”爆发大战,齐军绝对不是吴军的对手。 齐国集结了十万大军在“艾陵”驻防,他们乱了好些年,阳生上台之后其实内乱并没有完全停止,再跟吴军激战丧师,智氏不逮住机会突破到济水南岸会很不合适。 “如此落井下石,妥当否?”智申还是很在乎智氏名声的。 智瑶说道:“取齐国‘谭’地可一举切断‘临淄’与济水上游联系。有大利,恶了风评便是小弊。” 智申还是不大赞成。 智瑶一点都不怪智申思想老古董。 毕竟,智申的思维才是当代多数老人的价值观,智瑶自己卑鄙也就卑鄙了,有什么资格去鄙视? 智瑶说道:“得‘谭’地,续而得齐国纺织重地,我家大利,齐国沦为‘莱’也!” 那个“莱”就是莱国,他被齐国吞并了。 智申陷入了沉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