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君主不入武庙 (第2/2页)
全上的保障。 不要对韩氏的人有那种想法感到奇怪,他们从韩须那一代开始就有找根粗大腿抱的习惯。 历史不被智瑶打乱的话,韩氏可是一直抱着赵氏的大腿直至立国,乃至于立国之后还是会在赵国和魏国两边左右摇摆,以至于被诸侯狠狠嘲笑,一再嘲笑到直至韩国被灭的那一天。 关于韩国的乐子不少,不知道被编排了多少段子。 就是有一点,国号为韩的国家,不管是战国的这个,还是日后新王朝的分封国,乃至于宇宙国,乐子好像都……挺多的? 钟氏与狐氏看到智瑶和韩庚那样,上到世子下到士卒,一个个都挺羡慕。 “狐氏仿智氏器械,瑶未多言?”钟武突然问道。 狐尤有些警惕地看着钟武,说道:“何有此言?” 钟武看了一眼聊得很愉快的智瑶和韩庚,说道:“非有非议,更无歹意。狐氏此战佐智氏极多,韩氏、赵氏,韩氏、魏氏,佳话在前,智氏、狐氏亦可有之。” 装备了马镫和马鞍的狐氏骑兵无法自己独当一面,他们跟智氏骑兵配合起来看着却是表现非常出色。 韩氏的远程部队配合哪个家族也基本能有出色表现,有了“高陵之战”的例子,说不定狐氏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也就是从今以后保住智氏的大腿,干一种仆从兵的活。 一时间,狐尤给愣住了。 他们其实有做过思考,明明都是骑马作战,一样列装了马镫和马鞍,款式可能不是完全一样,功能则是没有区别,怎么智氏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胜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狐氏呢? 到现在,狐氏都还没有窥探到智氏骑兵的战马有马掌,双方展现的战斗力差距也不是单单一个马掌的问题,更多的是骑兵的使用方式和建设理念。 狐尤一直在窥探智氏骑兵的列装,学了马镫和马鞍,接下来还想学列装马刀,比较要命的是对智氏骑兵的一些战术想复制,并且狐氏已经进行过实际尝试,一样的战术发挥起来却是效果一般。 战术?任何一个兵种都有它的使用方法,作战时的调动等等,其实就是战术的一部分。 而战术这玩意,看别人用是一回事,自己用起来效果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要不然怎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同樣的一本兵書,每一位學习者使用同一本兵书的知识,实际运用效果却有区别呢。 钟武看到狐氏陷入沉默,嘴角勾了起来,心想:“我家的战斗力就那样,只能在其它方面展现出价值,不然智氏凭什么庇护啊?” 他们从“高陵”出发,花了三天的时间来到“麻隧”城下,又花了七天的时間将“麻隧”攻克下来。 而在拿下“麻隧”之后,智瑶干脆进行了分兵,分别又攻克了“泾阳”、“棫林”以及数百座村庄。 在这期间,韩氏的韩固作为使节前往秦国都城“雍”,带去了晋国要求秦国放弃包括“高陵”在内,以及“高陵”以东的主权。 有那么一个消息,讲的是赵毋恤并没有向其它地方逃窜,一跑给跑去了“雍”城。 话说,赵毋恤到“雍”城做什么?鼓动秦君盘进行全国动员,不管兵源素质,发狠跟晋国拼了吗? “赵毋恤往‘雍’劝道秦君盘忍辱负重。”智瑶将自己刺探来的消息讲出来。 他们目前在泾水以西,大军距离“雍”约是两百里左右。 不下雨,又不是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晋军花个五六天就能够对秦国都城来一个兵临城下。 这样看的话,智瑶拿下“麻隧”、“泾阳”和“棫林”,摆明了就是在给秦国君臣制造压力,逼迫秦国接受屈辱条件。 钟武说道:“攻我城邑在先,复往劝导秦君,何意啊?” 没有兵家,激将法也没有被整理成为体系,相似的理论则一定存在。 韩庚一想到赵毋恤指使白翟和楼烦偷袭自家的封地就满肚子火,提议道:“不若大军开赴‘雍’城之下。如可使秦君捉拿赵毋恤交付于我……” 话到一半,韩庚知道那种可能性不大,干脆就不说了。 然而,智瑶还真无法对秦国提出那种要求。 不为别的,晋国开出的条件合适,说不定真的能干出将赵毋恤抓起来,再交给晋国的事情。 赵毋恤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这么快谢幕呢! 那事吧……,以智瑶对秦人的印象,似乎不是“说不定”的问题,完全是秦人干得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