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2/2页)
辩是为董卓说情,不过他看了刘辩一眼,就知道事情远比他想象的严重。 刘辩把凤仪心法的事说了一遍,凤仪心法中可能藏着解寒毒的法子,而知晓凤仪心法内幕的人现在只有马氏。皇甫规的遗孀就是其中之一。董卓发狂杀人,可能不是无风起浪,而是有人在暗中布局,要断了这根线索,让他找不到解寒毒的办法。 现在,他从马伦的口中知道凤仪心法来自草原,而蔡邕也说鲜卑人手中甚至有可能有龙形导引图谱,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要赶去草原,洛阳就必须托付给皇甫嵩。 皇甫嵩沉默半晌:“陛下要用多少兵?” 刘辩心领神会:“朕给太傅留两万兵。然后再从关中调兵,令太尉一起出征。” …… 唐陶匆匆走进了密室,向闭目养神的刘辩施了一礼。 刘辩慢慢睁开了眼睛。看着唐陶。唐陶是唐瑛的族兄。唐瑛做了皇后,唐家风生水起,唐陶这个街头混混也成了皇亲。刘辩看他机灵,就让他做了郎中,随刘协去山东。 “说吧。” “唯!”唐陶起步欲上前,刘辩笑笑:“你就站那儿说吧,一股胭脂味儿。薰人。” 唐陶尴尬不已,只得应了一声。站在原处说了起来。 他从山东赶回来,只是为了亲口汇报一件事:袁绍率领山东人上表陈情,欲拥刘协为帝。刘协推辞了帝位,但是答应愿意向天子进言。重用君子,远斥小人,重整朝纲。 刘辩无声的笑了起来:“看来没有一个是笨蛋,都是聪明人啊。” 唐陶莫名其妙。 …… 牛辅坐在董卓左侧,李儒坐在他下手,两人低着头,寒着脸,沉默不语。 张辽坐在右侧,王允坐在他身边。两人互相看了看,张辽站了起来,拱手道:“太尉。陛下有诏书到。” 董卓的脸抽搐了一下,费力的翻身坐起,呼哧呼哧的喘着气。牛辅赶了过去,小心翼翼的将他扶了起来。董卓走下台阶,歉然一笑:“文远,某老弱痴肥。失礼了。” 张辽笑笑:“董公老当益壮,为国尽忠。可钦可敬。” “唉,老糊涂了,老糊涂了。”董卓摆着手,一脸懊悔:“受jianian人所误,犯下如此大错。某无颜再见陛下,唯等一死耳。” “陛下说了,董公征战一生,要死,也应该死在沙场上,不应该死在刀笔之下。”张辽上前,伸手扶着董卓的手臂,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董卓听了,眉头一挑,过了片刻,又慢慢的松驰下来。 “如此,待某与部下商议商议,再给文远答复。” 张辽笑道:“这是自然。” …… 张辽、王允离开,董卓将牛辅、李儒和弟弟董旻叫到了内室。 “陛下要亲征鲜卑,令我率军随行,你们怎么看?” 牛辅沉默不语,李儒眉头微皱,捻着胡须不说话。董旻见了,先开了口:“兄长,这会不会是陛下调虎离山?兄长的根基在凉州,麾下健儿大多也是凉州人,当初先帝调你去并州,就差点引起大乱,现在陛下又要征你去并州,会不会是同样的想法?” 董卓不置可否,转头看向李儒:“文优,你的意见呢?” 李儒咳嗽了一声:“儒以为,太尉当奉诏而行。” “哦?”董卓拖长了声音,眼神有些不善。 李儒不动声色:“太尉,奉诏有三利,抗诏则有三害。” “哪三利,哪三害?” “奉诏出征,可以继续掌握兵权,得天子信任,堵悠悠众口。若力战有功,太尉可以将功折罪,万一战死,太尉亦是为国捐躯,有身后哀荣,董氏圣眷不减。抗诏出征,则为逆臣,兵权不保,士众不附。陛下挥师入关中,太尉为罪人,身首异处,董氏三族皆受牵连,步皇甫后尘。” 董旻、牛辅相顾失色。 李儒说的重点不在董卓,董卓年过花甲,又犯下如此众罪,不杀他,天子无法向皇甫氏交待。可是,战死沙场,他是为国尽忠,天子可以放过其他人。抗诏,他就是逆臣,到时候不仅他要死,与他有关连的人都要死,董旻、牛辅也在其中。 是让董卓一个人去战死沙场,还是让董氏满门陪着他一直死? 这个选择并不难。 即使是以董卓本人而言,这也是一个没有什么疑问的选择:从天子出征,如果立了功,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抗诏则必死无疑。不错,你的根基是在凉州,可是你在凉州的号召力比皇甫氏还要大吗?你的武力,比拥有巨龙的天子还要强吗?以离心离德的羌人对付拥有巨龙的天子,你有什么胜算? 董卓的眼角抽了两下,长叹一声。 。(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