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八章 汇报和底线(二合一) (第1/2页)
晚上六点左右的时候,林佰诚就从陈慧香那里得知韦理联系他的事情了。不过因为韦理说事情并不是很紧急的关系,所以他也没有马上就联系韦理。 下午的时候,林佰诚带着钟楚虹出去外面露营了。 林佰诚刚拿下钟楚虹那会,因为春节和他生日的关系,没多少时间陪钟楚虹,后面有时间的时候,自然要多多补偿钟楚虹。 林佰诚和钟楚虹两人先是到和黄大酒店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才回送给钟楚虹住的别墅去。 国际电话不是想打就打的,需要牵相应的线路,好在林佰诚购买的那些别墅都有国际线路,可以拨打国际电话。 “虹,我有点事先去忙一会。时间可能比较久,你可以看看电视什么的。” 回到别墅后,林佰诚对钟楚虹说了声。 “嗯,你去忙吧。” 钟楚虹知道这件事,之前陈慧香汇报的时候,她就在旁边。 林佰诚到楼上去拨打电话,联系伦敦的韦理那边。 “林总,是我韦理。” 过了一会,韦理的声音在电话中响起。 林佰诚应声问道:“你打电话联系我,可是有什么要汇报?” 韦理道:“是的,我们已经对宾利汽车完成了调研工作。” “那给我汇报一下吧。” 林佰诚说完后,韦理就汇报了起来。 这一汇报,就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时间,林佰诚听后对宾利汽车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想要了解的更具体一些,肯定要亲自到宾利去看看,光听汇报是没法了解太清楚的。 “林总,就在几个小时前...” 汇报完宾利的调研结果后,韦理将蒂森怀特和温大拿汤普森两人的到访谈话也说了出来。 “这么说来,想要收购宾利汽车的麻烦不小了。” 林佰诚听后倒是没有太大意外,和记黄埔毕竟属于殖民地香江的企业,控股股东又是个华人,而且还是态度倾向大陆的华人,要不是英伦这些年经济不好,和记黄埔此前的屈臣氏想要在英伦扩张都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对宾利汽车的收购了。 有条件,有限制,这才正常。 韦理出声说道:“林总,不仅是收购宾利汽车的麻烦不小,就算我们想要投资其它行业,除非收购的企业本身就有不少问题,否则我们还是要收购情况不好的企业作为平衡。” “这个道理我懂,不过我想我们收购的企业如果不是优质资产,不是汽车制造这种重要行业,那么想来英伦那边也不会太为难我们,毕竟我们可以选择不投资。” 林佰诚对于韦理说的并不感到意外,他想了想又道:“我们的第一目标还是宾利汽车,如果实在不行,再更改收购对象。不过,宾利汽车是很好没错,但连带的负担太重了,和记黄埔真要是照单接收的话,损失太大,得不偿失。” “韦理,你帮忙参考一下,宾利现在制造的汽车属于高档汽车,以宾利的情况,能不能制造中低档汽车?” “林总,以宾利的技术,自然是能制造中低档汽车的,但高档汽车的利润才高,而且中低档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严重,很多中低档汽车企业想进军高档汽车市场而不得,我们没道理让宾利反过来进军中低档市场。” “我当然不是要放弃高档汽车市场,我是想让宾利兼顾中低档市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以让宾利创造一个新的牌子,用这个牌子进军中低档市场。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中低档汽车肯定不能跟高档汽车那样纯手工制造,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建立新厂,员工数量也会增加,要是新车销量不佳的话,那宾利跟和黄的压力都会很大。” “资金不是问题,和黄现在不缺钱,只要投资本身没有问题,在将来能够看到获利的可能,那么就算一次性投入十亿美元我都能接受。但收购不良资产,接包袱做冤大头,这种事我是无法轻易接受的。” 林佰诚表达着他的态度,跟韦理的通话,他在心中其实有些怀疑两人的通话正在被监听,因此有些话他不会说,有些态度坚决的话又会说出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林佰诚想太多了,两人的通话并没有被监听,但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 “林总您说的是。” 听到林佰诚这么说,韦理自然只能附和。 “韦理,你说我们在建新厂的时候,可不可以把一些其它企业的员工安排到新厂去工作,这样一来那些企业的负担就会降低,员工数量降到一定程度后,我想应该就能让该公司破产清算了。” 林佰诚把他想到的想法大致说了下,让韦理帮忙参考参考。 “汽车公司的员工薪资比大多数行业的员工薪资要高,因此调到新厂去的员工不大可能会反对,甚至巴不得如此,不过汽车制造毕竟是精密作业,对员工的要求会比较高,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满足条件。” “再有就是,我们还要先和首相谈好这个条件才行,否则我们自己这么做的话,一旦首相不满意,那我们就麻烦了。” “最后还有,新厂从建造到投入工作,怎么也要一年的时间,甚至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中,那些员工都是和黄的负担,我们的损失会非常大。” “上万的员工,光是每年要发放的薪资就要两三亿港币。要是企业工厂进行运转,生产产品,产品滞销卖不出去的话,那损失只会更大,一年亏损个十亿港币都不是没有可能。” 韦理进行分析,把他的顾虑说了出来。他是站在和记黄埔一边的,因为他是和记黄埔的小股东,股权激励拿到手的股票还在限售期,要是和记黄埔接下来几年发展的不好,股价大跌,那他的损失就大了。 “首先,接收上万的员工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首相那边不让步的话,那收购宾利汽车这事就算了,我们更换目标。” “你找时间和首相办公室的汤普森先生谈谈,我们能接受的员工数量最多是八千人,最好能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