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资历 (第2/2页)
不问世事,一开始,山阳镇、连云镇以及大员岛上的管理团队们很是不适应,没有了文启东这位神仙主人的坐镇,这三处的管理者们犹如失去了主心骨,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好在文启东不是彻底放手,时不时的还会抽空,开着飞梭带着自己的小妻子,到连云镇和大员岛去转一圈。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后,这三处地方的管理者们,也适应了没有‘神仙主人’指手画脚下的管理,习惯了由他们来当家做主的日子。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三处地方,就是没有了文启东的亲自管理,目前来看,也运行的很好。 对文启东的归隐,内心欢喜的不光是三地的管理者们,还有清荷郡主和道观的四个道童。 清荷郡主欢喜,是因为,她的夫君能全天候的陪着她了。 四个道童也高兴的原因,是他们的师傅常住道观后,他们终于可以随时请教医术上的问题,并且由于师傅常驻道观,他们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昔日的小道童,如今已经长大了,现在也被人尊称为道长了。 四位舟字辈的道童,李石舟与马云舟俩人是孤儿,而江行舟和方成舟在山谷内是有家人的。 他们这些道童长大了,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家人,也比山谷内其他民众有面子。 管事王老汉,指挥着杨二娃杀好羊后,把两个羊后腿、最好位置的羊排,这两处好rou挑出来,这是要送进观主老爷后院厨房的。 剩下的羊rou以及杂碎,又分成了三份,王老汉提着两条后腿和羊排,指着剩余分好的三份羊rou,对杨二娃吩咐道:“羊娃子,这剩下的三份,两份送到行舟道长、成舟道长父母家里,余下的一份拿给你婶子。” “哎,好唻,马上送去。” 爽快的回应了一声后,杨二娃又舔着脸说道:“管事大叔,小的这也忙活一早上了,一会给婶子送去羊rou后,我就在你家喝口羊rou汤了啊?。” 王老汉对杨二娃的上杆子讨好处笑骂道:“你这瘪犊子,这剩下的那么多羊蝎子,还不够你喝汤的,撑不死你,好了,把事办好,才会一直有羊rou汤喝。” 王管事分好了羊rou,交代好羊rou的分配,转身出了羊圈,顶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往道观后院。 文启东把自己住的小院和道观分开后,在小院的旁边,通向外面的大路旁,又修了一处小院,这个小院是专为服务他们两口子修建的。 两个院子紧挨着,中间的院墙被打开,一道走廊连通两个院子,靠近老院子墙边的一间房子,是文启东修建的自己专用厨房。 这间占地一百多平的厨房,文启东按照后世标准,结合现在的条件,修建的很是宽敞明亮和便利,最主要的就是厨房内很干净。 厨房内的做饭用具,除了没有电气类的东西,其它的都一应俱全,光是内外分离的地锅柴火灶,就一拉溜修了四个。 不但是厨房修的大,厨房院子里住的几名下人,基本都是在厨房服务的。 厨房修好后一开火,就成了后院最忙碌,也是人员来往最多的地。 为了不打扰自己,文启东在厨房院子另一边,靠近大路的地方,专门开了一个门,以供厨房的下人,和那些向厨房送食材的人出入。 村民管事王老汉提着鲜羊rou,费劲的趟着雪来到后厨房时,厨房院子里的人已经在忙活着观主老爷的早餐了。 厨房内的掌厨刘大嫂,看到王老汉提着羊rou进来,抱怨道:“咋弄恁个晚,老爷都已经起床了,这马上就要送饭了。” 对厨娘刘大嫂的抱怨,王老汉没有了在杨二娃面前的脾气,向刘大嫂陪着笑脸解释道:“哎呀,是晚了点,刘嫂您多包涵,这不是羊娃子那憨货,年轻,大雪天里起来晚了。” 刘大嫂接过王老汉手中的羊rou,随口说道:“你这只拿来了羊腿和羊排……。” 王老汉马上接口说道:“还有两个前羊腿,一会我顺路给你家送过去。” 刘大嫂斜了王老汉一眼,笑了笑没有再做声,拿着羊rou忙活自己的活去了。 王老汉看刘大嫂不再理会自己,就又挤出一个笑脸,冲着刘大嫂说道:“刘嫂您忙,再需要啥就说一声。” 在刘大嫂漫不经心的回应声中,王老汉自个走出了后厨院子。 对这个刘大嫂,村民管事王老汉一向不敢轻慢,不说她现在掌管着观主老爷的后厨,就是比资历,他也比不了,刘大嫂可是观主老爷当年进洛阳城时,就跟在观主老爷马车后面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