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长亭送别曲 (第1/1页)
“新科考生许白焰......和许人也!?” 入夜的沅漓河畔就像是在为放榜前的安静赎罪一般,渲染鼎沸更甚平时,歌舞声掺杂在一起,乱糟一片,但是却神奇的不惹人讨厌。 “我听说啊,是个才子......比陈牧阳还要大的大才子!” “不是说本来只是个落榜生么?怎么突然就全科满分了?” “嘿嘿!”场间,一位书生抖开手中扇子:“别的我可不知道,但是......我家和东城的车行有些关系,我听说,放榜前的那一天早上,这乐坊可是有一辆马车进入了朝都学堂,而且还是去了阅卷的那间屋子。” “什么?!”在场人皆惊道:“乐坊的车?能考进阅卷的地方......那......那是谁?” “嘿嘿,还能是谁,整个乐坊能有这种地位的,必定是花魁啊!” 场间的其他人听到这儿,也都侧耳过来,这一整晚,许白焰这三个字就如同是被刻上了符一般,到处都是和他有关的事情。 “不管是哪个花魁,她口中只要提及许白焰的名字,那这厮得个乐理的满分,还不是轻轻松松!” “恩......也是......等等!不对啊,难到说这家伙是走后门的?” “放屁!能入花魁眼的人,怎么可能需要走后门?” “那是为何到放榜才改的成绩?”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过一名同样穿着黑白相间学服的书生则站了起来,他酒意微醺,摇晃着道:“我不知道乐理是咋回事,但是我可是知道这家伙的诗词到底是怎么得的满分!” “什么!”几声惊叹,远处几桌人一听,也顾不上别的,都齐刷刷的凑了过来。 醉酒书生很是受用这种被人包围着的感觉,慢条斯理的道:“那日,阅卷房间里可是抄了一架,本来啊,那许白焰的诗词写的极差,给了理所当然的零分,但是就是因为差的有些过分,所以阅卷老师觉得很是不对劲,三科满分,诗词却是零分,这太不合理了。思量了一整天,突然,有一位老先生发觉了这诗词中的奥妙......” 周围人的眼珠子都亮了起来:“那许白焰写的什么诗词?” “我不知道。” “啊?那......那是什么奥妙?” “笔意!” “笔意?!” “恩!”那书生一伸手,旁边赶紧有人给他把酒杯满上,这人才继续慢慢悠悠道:“今年的诗词是以山为题,而那许白焰一手好字!用那位老先生的话说,是过眼如凌云雪顶,黑白间自带巍峨笔意!” “啥意思?” “就是看诗不能只看词句,词句只是诗意的诠释方法,既然如此,那么诠释诗意的字体本身,也是诗的一部分!那许白焰的字随便一个字单拿出来,都如山风耳,呼啸连绵,几行字相接,便是千万里长的山脉横亘与眼前,如此一来,此诗虽还是诗,但又超脱于诗,个中微妙,那老先生也是一时之间不知应该怎样去描述辨别。” 这一番话,听着周围的人云里雾里,感觉好生迷糊,又好生牛逼。 终于,旁边有个人提出了疑问: “不对啊,人家阅卷的地方闲人免进,你咋知道这些的?” “嘿嘿!”那书生挺直了胸脯:“我三舅妈是那里扫地的!” 场间一片哗然,众人心服口服,直得道‘兄台牛逼!’ 酒过三巡,船上的人玩的嗨了起来,许白焰三个字再也不是什么必须要压着声音才能说出来的字眼,满花船不论走到那里,都能听到有人提起他。 就在花灯正盛的午时,酒意与酣畅浓郁到风都吹不散,突然间,一曲悠扬琴声从沅漓河中心传来。 琴声直入人心塘耳海,几声琴弦波动,听得人停下了喧哗叫嚷,手中酒杯都悬在空中,只是不约而同的望向那绣船的方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几声悠然词句过耳,声音荡漾在沅漓河畔上空,船定轻帘落下,似是大幕拉开。 今夜,琴师李红壶再次抚琴沅漓河中央,船顶绘下的符将声音散于整条河畔,林籁泉韵、声动梁尘,一时之间,河岸两侧喧哗尽数熄灭,只有琴曲之声。 有琴曲,自然要有乐词,随着声音,那一字一句便化作漫天缭绕的白亮烟尘,借着黑月白月交相辉映的光,浮现在天空之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无数朝都百姓抬眼,便能在天上看到如此诗句,只得叹息大秦乐师李红壶不愧天人,一曲未尽,竟有人已然与满目繁华中落泪,心中默默念着“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终于,曲终,人未散! 漫天的曲词的结尾处,终于缓缓的浮现了曲名。 《长亭送别曲》 继而后方,悠悠显露出一个名字 —————许白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