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 蛋糕 4000字(两章合并) (第1/2页)
,穿越我成了已婚农妇 书院的学子们都盼着秋收的七日假快点来临,这三天的课都上的心不在焉的。 尤其是性格跳脱的,心思早就已经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就盼着赶紧放假。 一年到头,没有重大事件,也就只有农忙的这时候,书院才有七日长假,不然平时除了休息日什么假也没有。 好不容易熬到夫子布置完功课,宣布下课后,大家都忍不住站凳子上欢呼起来。 夫子看他们都开心的踩着凳子,把书本扔上天,顿时脸就放了下来。 拿着戒尺狠狠地敲打桌面,这才让他们安静下来。 他们惶恐的看着黑着脸的夫子,听到又给他们加了两篇策论的功课,顿时哀嚎声一片,夫子才心情愉悦,心满意足的走了。 老大耷拉着肩膀,叹着气,将自己的书本,笔墨纸砚装到竹篮子里,然后去找弟弟们。 看着路上其他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忍不住为自己默哀,大家当时怎么就没忍住呢。 算了,为了美好的假期,晚上回去干就是了,写完明日就可以痛快的玩耍了。 至于策论?放最后一日当心得随便写就是了,反正他又不考科举。 “大哥,你怎么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啊?”老二好奇的看着大哥无精打采的样子,放假不是应该高兴吗? “哎,别提了,快走吧。”他把他们得意忘形,忘记夫子还没走,就欢呼的扔书本的事说了。 老三听了幸灾乐祸的说:“嘿嘿,多动脑是好事啊,不然脑子生锈了咋办。可惜了,我们夫子就让我们抄两篇书,还有写一则与秋收有关的文章。” 看着了得瑟的样子,老大瞪了他一眼,冷哼了声。 “走吧,走吧,七天的农假呢,累计算起来,功课也不算多。”周善催促他们,“咱们早点回去,晚上把该做的功课做了,明日就出发去庄子上玩。我父王母妃答应让我跟你们去庄子上住五天,在家呆两天。” 老大调侃他,“你父王母妃真开明,你就差长我们家了,跟以前都没啥区别。” 他翻了个他们的招牌白眼,“我本来就是你们家养活的啊,周家就是我的娘家。” “你这话应该让其他同窗听听,这还是咱们高冷的二公子淮南伯吗?”张崇亮叹了口气,遗憾的说:“我明日不去了,我娘要我陪她回娘家住几日。” “小九呢?” “我没问题,我爹都同意了,你们明日在家等我,我到时候一早就去找你们。” “好,那我们就各回各家了,明早再集合。” 说完就各自上了自家的马车回家。 他们回家的第一时间就与裴绣说明天小九也要跟他们去。 裴绣颔首说了声,知道了,其他也没说什么。沈家大爷都同意了,那就去吧,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周善那边也会带着侍卫。 第二日一早,裴绣给小麦喂了一小碗长寿面与荷包蛋,今日也是小麦的生辰。 三个哥哥都提前准备了礼物送给她,周善也一直都记着,过来时也给她带了礼物。 是照着她的样子烧制的彩色泥娃娃,相似度很好高,她看了爱不释手,一下子就抱在怀里,奶声奶气的说:“谢谢哥哥!” 老二看着栩栩如生的泥娃娃好奇的说道:“你啥时候准备的,我们怎么不知道?” “前段时间画了,然后让下人拿去官窑里照着画像烧制,刚好昨日送过来了,我本以为要来不及,得等从临县回来才会送来。” 裴绣好奇的摸了一下,“这个摔不坏的吧?” “看情况,一般摔不坏,要是故意往地上砸那就会坏了。” “有权有势就是好,官窑都能放下手头的活,特意给你烧这小玩意儿。”老大感慨不已。 周善笑笑不语,他也是听他父王说起,要叫官窑给他们家烧一套碗碟瓷缸,所以干脆画了副画一起送过去。 他们说话的这一会儿功夫,小九也到了,听到他们在说小麦生日的事,他有点尴尬,挠了挠头说:“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今日是小麦的生辰,什么都没准备,等过几日回来了再补上。” 裴绣笑笑,不在意的说:“不碍事,她还小也不知道生辰是什么。我还做了很多蛋糕,有大有小,等会儿带去田庄,当点心,这会儿你们都吃饱饱的,估计也吃不下。” 她昨日也是心血来潮想给闺女做个蛋糕试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很久没做过了,没想到第一回就成功了。 就是以前看过的红糖碗糕视频,还模糊的记得一点,没想到用古代简陋的食材,做出来味道还不错。 夏日天气热,放不住,她就做了两回,够今日带去庄子上给孩子们吃就好了。 “蛋糕是啥啊?鸡蛋做的糕点吗?我还吃的下的,娘。” 她摸了摸老三圆滚滚的小肚子,“你肚子都吃的这么大了,再吃一会儿坐车该吐了,白白吃进去浪费。等到了庄子上,再当点心给你们垫垫肚子,不然那边冷锅冷灶的,一时半会儿也没法生火。” “娘,先拿出来给我们看看长啥样子呗。” “都放车上了,到了再看,人都齐了咱们就早点出发吧,趁现在太阳还不大,路上不会太热。” 不能看老大也不勉强,“好吧,那咱们快点走吧。” 三兄弟照常上了周善的马车,他们家总共就只有两辆马车,一辆拿来装行李了,带着的人多,行礼也多。 不像小九只带了两个小厮,周善的侍卫也都一人背着一个包袱,轻车简从。 因为这个,他们打算到时候也住五天就好了,蹭周善的马车一起回。庄子上呆个五天,在家休息两天,顺便做没做完的功课。 周善怕人多了,住宿不方便,本只打算打两个侍卫就好,偏偏他父王母妃不放心,要求必须带十个。到时候只能跟村里的农户借宿几晚了。 一切都妥当后,他们就出发了。 但是马车刚驶出巷子口,就遇上了一队侍卫护送着一辆东宫徽记的马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