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潞州停留 (第1/2页)
潞州城张灯结彩,恭迎天子圣驾到来。 节度使李筠穿戴一新,率领潞州官员在城外亲迎。 挟高平大胜之威到来的朝廷禁军列队齐整,有序入城。 柴荣没有乘坐辇车,而是身披甲胃,与众将一同骑马入城。 “臣李筠恭迎陛下!” 路旁,李筠大声叩拜,率领潞州官员跪倒。 柴荣勒马止步,仰头看看这座古老的城池,青褐色的城墙伤痕累累,每一道痕迹,都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战斗。 柴荣默然不语,李筠见皇帝不说话,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鬓边渗出豆大的汗珠,身后一众潞州官员更是瑟瑟发抖,生怕皇帝降罪。 朱秀和众将跟在柴荣身后,瞟眼扫去,在李筠身后人堆里见到周光逊。 周光逊心有灵犀,抬头飞速瞟一眼,二人眼神交汇,朱秀朝城内使眼色,周光逊微微点头。 李重进瞥了眼李筠,发出一声充满轻蔑的冷哼声,周围众人都清楚听见。 李筠脸涨红成猪肝色,恨不得扒开一道地缝钻进去。 柴荣澹澹道:“把城楼上的灯笼、彩幡统统取下,城中也不要搞任何迎驾仪式,不得惊扰百姓。” 李筠更是无地自容,吭哧道:“陛下驾临,臣一时高兴过头湖涂了,万望陛下恕罪!” 柴荣没有多说什么,只道:“平身吧,进城后再说。” 大军缓缓入城,李筠率领潞州官员跟在最后。 节度府暂时充作行宫,防卫由张永德接管,安排石守信、赵匡胤率领殿前亲军布置,石守信领内殿直贴身护卫,赵匡胤领殿前诸班直警戒府邸各处。 柴荣只留张永德、李重进、朱秀高怀德几人宿于府内,其余将领各归军营,于明日一早召集众将举行御前朝会。 柴荣让众人各自去歇息,只叫李筠进了中厅,命石守信率人厅外警戒,任何人不得靠近。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朱秀和李重进住两隔壁,这厮不见踪影,应该是跑到城中闲逛去了。 稍坐片刻,朱武领着周光逊到来。 “人多眼杂,你们说快些。”朱武低声嘱咐,出了房间闭拢房门,到周围巡视,以防被人盯梢。 “卑职见过公爷!”周光逊抱拳见礼。 朱秀笑道:“不必多礼,请坐。” 周光逊道:“前番多亏有公爷提醒,卑职赶回潞州,就提前把妻儿岳父岳母一家送往洛阳,这才逃过一劫!公爷救卑职全家性命,如此大恩,卑职无以为报!” 周光逊声音都哽咽了,红着眼不顾朱秀阻拦,跪地重重磕头。 朱秀赶紧将他搀扶起,安慰了几句,等周光逊情绪平复些,才笑道:“你这次提前示警,你岳父母肯定对你刮目相看。” 周光逊不好意思地道:“全在公爷预料之中。此前我那岳丈还仗着士族身份,对我这个武夫颇有微词,等到潞州战事爆发,他才幡然醒悟,前几日道路恢复畅通,他还带信给我,言辞间颇为客气感激。” “哈哈~说明你这岳丈还算个明白事理之人。”朱秀笑道。 周光逊苦笑道:“起初老爷子哪里肯听,根本不相信北汉兵有能力攻入潞州境内,更不相信李使相会败得如此惨烈。 我求他赶快去洛阳,他反倒把我训斥一顿。 还好我那妻子明白事理,对我深信不疑,苦苦哀求之下,岳父母才同意一块南下洛阳。 他们前脚刚走,没过两日,北汉契丹联军就打破芒车关,李使相退守潞州城.... 我那岳丈老家在襄垣,襄垣城破,北汉兵和契丹人在城中肆虐,岳丈家族也遭了灾,损失惨重。李使相发兵来救,反倒被刘崇埋伏,又是大败一场,退回潞州城再也不敢出战....” 听着周光逊讲述潞州战事,朱秀神情渐渐凝重:“这么说,潞州状况,比李筠向朝廷汇报的还要严重?” 周光逊苦叹道:“李使相的奏报,只说出了潞州境况的十之三四。实则是,经此一战,潞州遭受重创,军民死伤惨重,乡县、襄垣一带更是十室九空,三五年内,潞州都难恢复元气。” 朱秀也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潞州的情况比他预估的还要糟糕。 周光逊恼恨道:“刘崇虽然约束北汉兵不得作乱,但他管不了契丹人。契丹兵攻破芒车关后,四处烧杀劫掠,更是屠戮乡县,襄垣那里,听说是刘崇极力阻拦,否则只怕没几人能逃过契丹人屠刀。” 朱秀摇摇头:“李筠无能,连累潞州军民。” 周光逊只作苦笑,没有接话。 他心里当然也对李筠颇为不满,但依照他的性情,李筠毕竟还是他的上司,不管怎么样,他也不能公然非议。 这就是周光逊为人的厚道之处。 犹豫了会,周光逊抱拳道:“公爷,卑职想调离潞州!” 朱秀笑道:“怎么,不想再跟着李筠受窝囊气?” 周光逊咬牙道:“陛下亲率禁军在巴公原大破北汉兵,消息传到潞州,军民欢腾,何等畅快!卑职愿在禁军当一小卒,也不想留在潞州,忍受北汉兵和契丹人的欺辱!” 朱秀笑了笑,安抚道:“李筠本事不大,但他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忠心!李筠是先帝的从龙功臣,与陛下也相识多年。潞州是战略要地,抵御北汉的前线,只有交给像李筠这样的人驻守,陛下和朝廷才能放心。 一次战事失利,陛下再怎么恼怒,也不会罢了李筠的职,顶多是严厉斥责一顿,绝不会将他调离潞州。 不仅如此,陛下还会从别处调派兵马,加强潞州防务,给予李筠最大支持!” 顿了顿,朱秀道:“何况这次李筠再怎么无能,他总算是守住潞州城不失,保住昭义军一点骨血,已经算是立下功劳。 毕竟,北汉和契丹联军的厉害,陛下在高平亲自领教过。 单靠李筠一军,是不可能把敌人挡在芒车关外的。” 周光逊思索了会,道:“公爷的意思,是让卑职继续留在潞州,为李筠效力?” 朱秀道:“昭义军面临重建,你是李筠旧部,一定会得到重用。经过此次教训,李筠应该会有所长进。你留下,或许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周光逊想了想,觉得朱秀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他的根基和妻族都在潞州,如果有机会,他当然还是更愿意留下发展。 只是这次李筠面对敌人强军突袭之下的手足无措,让他倍感失望。 “公爷也是陛下亲信,如果公爷主动请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