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吹大了 (第2/2页)
br>
可能,这就是家的感觉吧。
裴庆之,不由得,愣了神。
慢慢的,思绪又从远方飘荡回来。
开始跟董不平,聊着家长里短,开心趣事。
董平也讲了许多,一路上所见所闻。
慢慢的又讲到了,朝代历史。
裴庆之,其实是一个聊天的高手。
他,非常的愿意倾听,愿意倾听你说的所有东西。
而且还能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往往抛出一个观点,他就能,将其从头梳理到尾。
而且他是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一个事件。
他首先会站在你的角度,在站在对立的角度,然后再从旁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而这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他的优点。
一件事情他能从,开始看到结尾,好的坏的他都能分析出来。
而且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有利的。
这就很可怕了,这就像一个人开了上帝视角一样。
但是很多的时候,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有很多人说,一定要努力,努力才能成功。但是太多的人,他穷其一生,努力了一生,他都没有成功。
其实他缺的只有两点。一点是贵人扶持,有伯乐来带你。另外一点是,自己能够开悟。
如果你开悟不了,你这辈子都泯然众人已!
伯乐是给了你机会,给了你能够施展抱负的平台。
而那一次开悟,是你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站住脚。
这两样缺一不可。
这一顿饭没有喝酒,只是正常的吃饭吃菜,两个人的头脑都非常清醒。
但是两个人,就像有酒一样,灵魂产生了共鸣,越聊越投机,越聊话越多。
从家到国,由今到古,开阔视野,展望未来。
裴庆之能聊主要是在,他看了很多的书。
而董不平则是,他实际经历了很多。
两个人加在一起,就相当于是一个理论加了一个实践。
所以两个人平时很多,想不通的东西。今天碰撞在一块儿,一下就开窍了。
两个人慢慢的,就聊到了深夜。
马玉环和叶明素,已经困得不行了,哈欠连连。
跟两个人说了一声,便到房间去睡了。
董不平说道: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大哥怎么能够在此避世不出啊!
裴庆之说道:我也想入世。但是,这世道哪,有我的容身之所呀?
这个世界是看出身的,没有一个好出身,谁也不会用你。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像我这种野路子出身。泥腿子出身的人。又怎会?受人尊重啊。
所以,也就放弃了。
因为人毕竟还是要活着的啊,生活还要继续啊!
董不平说道:出身只代表,你父辈,和你过去的荣耀。
代表不了现在的你,只有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有本事才代表现在的你,和你的将来。
而且,凭什么?我父亲是农民,我就还要当农民。我父亲是商人,我就还要做商人。我父亲,是卖猪rou的,而我还要卖猪rou。
而凭什么他父亲是当官的?他未来肯定是当官的,他父亲是将军,他未来肯定是将军。
我想说,凭什么?
凭什么我想当官,就不能当官,凭什么我想当将军,就不能当将军。
就因为我父亲不是官,就因为我父亲不是将军?
太可笑了罢,也太悲哀了吧!
这个世界。是应该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有机会的话,如果我能走到那一步。我要让天下,人人如龙。
每个人都有选择,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向上晋升的通道。
我有一个梦想。
他很遥远。
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实现他。
那就是让,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孩童有书读,寒门有希望,世间有律法。
我要让每个人都有希望,都有希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要让这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再流离失所。
我要让这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有田种。
我要让这天下,所有的孩童都有书读。
我要让这天下,所有的寒门都有晋升的希望。
我要让这天下,有公正的法度,王子犯法语庶民同罪。
这就是我想,我要做的事儿。
裴庆之听到董不平的,一番豪言壮语,也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因为这些事,哪怕办成一件,都千难万难。
别说是皇帝,哪怕是圣人,也做不到啊。
但是眼前这个人,这个男人。他的眼神是那样真挚,他的语言是那么有感染力。
就像一柄重锤,敲在了他的心房一样。
董不平,不由得吟出一首诗来。
不言不语在土中,
一朝明悟见大同。
刹那芳华心不悔,
自知向死是新生。
裴庆之,听完这首诗,感慨良多,看来眼前的这个男人,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做好舍弃一切的准备了。
蝉在土中沉眠十数年,只为一朝破土而出,为了那刹那的鸣叫,哪怕死了也在所不惜!
只为用那一声鸣叫,换来响应,换来新生。